李普,出生于湖南湘乡,原名李前管,曾用名李壬练,抗战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前,曾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编辑,新华通讯社随军特派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社长。1949年后,历任新华社特派记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副处长,北京大学政治系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49年10月1日,李普随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报道了开国大典这一重要的场面。 著有《光荣归于民主》《开国前后的信息》《记者甘苦谈》等。
我采访开国大典得来的另一件珍贵文物,是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大会上,关于起草《共同纲领》的报告的手稿。这件文物也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许多人已经不知道当年的政协是怎么回事。它是中共中央建议召开的。它的第一届大会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举行。这届大会採纳了无党派民主人士张奚若教授的建议,决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以北京为首都。它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中共是作为民主党派之一从事组织和参加政协的。第一届大会的第一天,毛泽东致开幕词,这就是那篇雄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在宣布开幕之后,紧接着说: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他开宗明义就指出“全国人民大团结”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非常重要。
然后,中共代表刘少奇第一个发表讲演,他讲演的标题就是《加强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他说:“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份子一起,在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共同合作,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
制定这个《共同纲领》是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共同纲领》在宪法制定之前起宪法的作用,它以这个时期的根本大法的形式,体现着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精神,是这个大团结的政治基础。
大会第二天,周恩来代表起草小组做了题为《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这里我又有必要作一点说明。
早在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此后许多年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再三阐释了这个理论和方针。所以,刘少奇在他的讲演中迳直称这个纲领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它的初稿确实就是这样命名的。
周恩来这天的报告讲了八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总纲问题,他说,总纲中没有把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明确规定出来,“筹备会讨论中,大家认为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只有全国人民在自己的实践中认识到这是唯一的最好的前途,才会真正承认它,并愿意全心全意为它而奋斗。所以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
大会所有的报告和讲演事先都发了铅印的文件,唯独周恩来这个报告什么也没有发。我们记者的席位靠近主席台,我看他手里拿着薄薄的讲稿走上台去,我感到今天的任务不轻松,必须详细做笔记。
等他讲完,我照例走上去要他的稿子,他说:“我实在没时间写了,只有这个提纲,现在给你,请你根据你的笔记写出稿子来,先给我看。”
我接过他的提纲,那是两张16开的白纸,那时候叫做磅纸,比普通白报纸稍微厚一点。提纲列了八条,是用钢笔写的。我于22日当晚写成一条新闻交给他,25号才退回来。他太忙了。我敢说整个大会期间他是唯一最忙的人。从那时起,他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总管家。
新华社当晚发出通稿,全国在26日见报。这个报告收入了《周恩来选集》上卷,题下注明“这是报告的摘要”。最近我查对了《人民日报》,《选集》里的那篇文章,就是这条新闻,只是做了少量删改,比如把那些新闻用语删掉了。换句话说,他这篇文章也再无别的底稿。
周恩来这份手稿无疑也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我也曾予以珍藏,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抄走了!更令我怀念的是,这个《共同纲领》很快就被人们忘记了,因为我们很快地就以阶级斗争为纲了。
1998年10月16日 北京
https://mp.weixin.qq.com/s/L5qjmOYRJd9RvkrZHuzW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