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领馆是一国在建交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是一国主权的象征。外交官员受国际法保护,在驻在国享有司法豁免权;国际法明确规定,未经使领馆主官的同意,驻在国司法当局不得进入使馆采取行动或实施法律程序;使领馆的财产、档案不受侵犯,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拘禁,驻在国司法机关不对外交代表进行诉讼程序、不审判、不作执行处分。如果一个国家侵害或攻击另一个国家的使领馆和外交人员,就等同于对这个国家的攻击,将导致最为严重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里,任何对使领馆的袭击和对外交人员的伤害,都为国际法所不容,也必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声讨和谴责。
然而在国际法的掩盖下,世界的本质依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丛林法则仍在主导着国家间的关系,弱国无外交的定论始终有效。弱国既然无外交,其外交人员又岂有安全可言?
19世纪时两个美国人看到一个拖着大辫子的清朝外交官路过一座桥,两人为他会不会游泳而打赌。于是他们上前抓住这个清朝外交官的辫子把他扔进河里,结果这个外交官因为不会游泳被活活淹死了。
还是在19世纪的美国,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武官谭锦镛在美国街头遭到美国警察的无端殴打,羞愤之下投水自尽。
1928年的“五三”惨案中,日本出兵济南,干涉北伐,残害18名中国外交人员,外交官蔡公时遭到虐杀,被挖掉眼睛,割去耳鼻和舌头。
当时的中国,国弱民穷,被蔑称为“东亚病夫”,在国际上倍受歧视。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连自己外交官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又怎能捍卫国家权益和人民尊严?只能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中苟且度日。
二战后,世界在美国主导下构建了国际新秩序,国与国的关系蒙上了一层平等和文明的外衣,然而国家话语权和国家关系仍建立在实力基础上。在朝鲜战争时期的板门店谈判中,美国代表戴着墨镜,把脚搁在谈判桌上,不顾起码的外加礼仪。韩国代表在发言中说了一些话因为不合美国的心意,立即遭到美国代表的当众呵斥,被羞辱得脸面全无,美国人的霸道行为揭露了国家关系间残酷的真相。
1999年,中国因仗义执言,替南联盟发声,遭到了美国的记恨,美军以地图错误这样拙劣的借口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美国的暴行激怒了中国人民,美国驻华使馆遭到“墨诛”,连肯德基门口的“上校”都被砸得稀烂。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压力下,美国总统被迫出面道歉,美国政府也不得不做出赔偿。
虽然当时挟冷战胜利之威的美国强大无比,想打谁就打谁。但中国也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而是拥有核武器和雄厚国力的大国,即使美国当时比中国强大得多,却也不能不有所顾忌。
世界上一些科技先进、军力强大的国家,如美俄等国,其外交人员会受到更多的敬畏和尊重,除了不要命的恐怖分子,没有国家敢于公开招惹他们。为这些外交官的权益提供背书的,是其背后强大的国家实力。
俄罗斯国力强大、人民彪悍,行事粗暴简单,号称战斗民族。冷战时,他们更是手捏万枚核弹的超级大国,令人望而生畏,没有那个国家会冒着灭国的危险去无理侵犯他们的外交官。
但世界是一片危险的丛林,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也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国力下降,还遭到西方的围堵,俄罗斯外交官的安全环境也起了微妙变化,以前不可能发生的事真的发生了。
2013年10月5日,荷兰海牙警察闯入俄罗斯驻荷兰公使衔参赞博罗金的家中,以博罗金虐待孩子为由,用警棍殴打博罗金,并给他戴上手铐带回警察局,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将他释放。
俄罗斯当即发出抗议和警告。9号,荷兰外交大臣蒂默曼斯表示,荷兰警察拘留博罗金的做法违反了国际法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有关外交豁免的规定,因此向俄罗斯郑重道歉,但是俄罗斯并不接受荷兰方面的道歉。
16日,一名驻莫斯科的荷兰资深外交官在其公寓内遭到殴打。 事发时,数名男子伪装成电工,进入这名荷兰外交官的公寓,然后将他捆绑,殴打致伤。
谁都知道这是典型的俄罗斯式的报复,其逻辑直接而任性:你揍了我的人,我必须揍回来,不用找任何借口和理由,哪怕你们国家已经正式道歉。
如果说这次事件只是对俄罗斯外交官的一次冒犯,那么上世纪二十年代俄罗斯外交官的遭遇则是奇耻大辱,而将这种耻辱加之于他们的不是某个强国,而是当时孱弱的中国。
1927年4月,北伐军势如破竹,直逼北京,北洋政府陷入恐慌。在3月份,他们大肆搜捕北京革命党人,逮捕了北京各大学的学生百余人。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国民党左派以及一些学运积极分子为躲避抓捕避居苏联大使馆。北洋政府于是声称“俄国人正在滥用使馆区的庇护,组织叛乱”,并准备对苏联大使馆采取行动。然而根据《辛丑条约》,列强享有治外法权,中国政府的军警不能进入东交民巷。当时主政北京的张作霖派员和列强驻华公使接洽,要求北京政府军警可以进入东交民巷使馆区进行搜查。
4月4日,身为列强驻华首席公使的荷兰公使欧登科召开秘密会议商讨此事,最后列强们出于遏制中国反帝运动的目的,一致同意了北洋政府的请求。
4月6日,京师警察厅总监陈兴亚率领军警对苏俄使馆、远东银行和中东路办事处进行了9个小时的搜捕,逮捕了在旧俄兵营中避难的李大钊等60余名中国人以及15名苏联人,截获了一大批秘密文件以及枪支弹药。
事件发生后,举世震惊,因为这是对一国主权和尊严的严重挑衅,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即使幕后支持这一行动的列强,事发后也由荷兰公使以使团领袖的名义,对北京政府作了抗议。
苏联政府当然极度愤怒,除表示强烈抗议外,还提出四点要求:立即撤除监视苏联大使馆的军警;立即释放被捕苏联外交官;归还被查抄的使馆文件和财物;在未得满意答复前,苏联将召回驻北京的外交使节。苏联的抗议和要求遭到北京政府拒绝,于是苏联驻北京使团于19日离京回国,与北京政府的外交关系从此断绝。
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发动起义。苏联秘密派遣军事顾问前往指导暴动、组织巷战,苏联报刊也对起义做了大力宣传。
1927年12月13日晚上8时左右,苏联驻广州领事馆被国军包围,馆内所有人员都遭逮捕。包括苏联驻广州领事馆副领事哈西斯在内的五名外交官惨遭杀害,并被长时间暴尸。被杀害的还有领馆的几名中国雇员,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
苏联领事波赫瓦林斯基后来说,领事馆外交官乌科洛夫、伊万诺夫等人在被杀害之前还曾受到侮辱,“每个人的身上都被绑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俄国共产党分子,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处治他。’……一路上人们尽向他们投掷东西,打他们,用小刀刺他们,往他们身上吐唾沫。”
这种国际外交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激起了莫斯科的极大愤慨,1927年12月23日联共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将拥护国民党军阀的中国反革命分子逮捕和监禁起来,直到华南领土上的所有苏联公民被释放为止,此后将他们驱逐出境;关闭和撤走所有经济机构,包括苏联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社和苏联商船队的机构。
1929年,北伐战争刚刚结束,中国得到了名义上的统一。张学良由于“易帜”支持中央,而居功至伟,获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之位,得到了半个中国的实际统治权,因而踌躇满志,准备再立新功,他的目标是收回中东铁路。
他认为,苏联正处于大饥荒中,于苏维埃政权统治不稳,西方各国也仇视苏联,中国若能趁这个机会将中东路主权一举收回,会得到列强支持,孤立的苏联自顾不暇,应该不会敢于反击。基于这种判断张学良信心十足,开始着手于解决中东路问题,并与苏联展开谈判。
由于苏联拒绝履行《奉俄协定》,不落实中苏合营,继续单方面把持中东铁路,令张学良非常愤怒,他与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的交涉中态度日趋强硬,谈判濒临破裂。
此时,东北当局又查获了苏联驻东北领事馆和中东路机关利用其外交身份参与和组织中共地下活动,策动学潮和工潮的确切证据。于是张学良下令查抄苏联驻哈尔滨、海拉尔、齐齐哈尔领事馆,同时军警开始强行接收中东路及其附属单位,中东路事件爆发。
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但是很快,收回中东路权益的美好愿望变成了战败的耻辱。12月20日,张学良被迫与苏联签订了《伯力协定》,接受了战败的事实,黑瞎子也被苏联夺去,至今只归还一半。
被苏联缴获的东北军旗帜
张学良收回国家权益的举动本是正义之举,值得称颂。但他在错误判断形势的基础上采取了违反国际法的错误行动,侵犯了苏联领事馆,给了苏联报复的口实。前两次外交官被侵害事件让苏联颜面尽失,这次事件发生在与苏联接壤的东北,苏联可以直接出兵,斯大林岂能不借机疯狂报复?结果中东铁路非但没能收回,国家还失去了更多权益,可谓丧权辱国。
俄国自彼得大帝以来,横行欧亚四百年;他们夺走了瑞典的波罗的海出海口,将瑞典赶出了强国行列;他们夺取了奥斯曼帝国的大片领土,将其打成了西亚病夫;他们在1812年的莫斯科的大火中打落了拿破仑的皇冠,又在1943年斯大林格勒的冰天雪地中砸断了希特勒的脊梁;冷战中更是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霸权,他们冷酷贪婪,行为凶悍,是一头可怕的北方巨熊,其他国家避之唯恐不及,遑论去激怒它。可是这样一个强权国家的使领馆竟然在当年贫弱的中国三次惨遭极致羞辱,却只有一次实施了报复,这根本不是俄罗斯人的性格,究其原因还是俄国那时正处于数百年来的实力低谷。
俄国在一战中受损严重,随后的十月革命和大规模内战以及列强干涉,导致其国内经济凋敝,民生艰难;《布列斯特条约》又使俄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人口和资源,国力大幅衰退;而苏维埃政权又遭到西方的敌视和围堵,在国际上孤立无援。
苏联很清楚,侵犯使领馆的行为得到了西方列强的幕后支持。如果直接用武力报复中国的军阀政府,必然与列强迎头相撞。以苏联当时的实力,这样做的后果非但不能惩罚中国军阀,反而会遭受更大的失败。因此,即使强硬如斯大林也选择了隐忍,直到中东铁路事件中才依托地缘之利实施了报复。
一个多世纪来,中国和前苏联外交使节的遭际表明,虽然人类早就进入了文明社会,所有国家都标榜文明进步,当今世界更是科技昌明、人文发达,各国都倡导和平与公正的原则,然而主导国家关系的真正原则不是正义和公理,而是强权和实力,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一个国家要赢得尊重,首先要使人敬畏,而实力是敬畏的唯一来源,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