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文章中说百草园卖给朱家了,怎么回事呢?(ZT)

 

鲁迅在文章中说百草园卖给朱家了,怎么回事呢? 

鲁迅先生曾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写道: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与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这里的“朱文公的子孙”是谁?这一历史细节,近日因一个“宝藏家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1月11日,因“迈巴赫少爷高考成绩700分”事件走红的朱家,再次成为全网焦点。

“最忙80后爷爷”朱炳仁,带着”上啃老、下啃小“爸爸朱军岷北大学霸孙儿朱也天,一起回到老家绍兴,首度揭秘了朱氏家族在铜事业发源地的“前世今生”。

意想不到?朱家和鲁迅竟是邻居

在鲁迅先生故居,朱炳仁一行人感慨万分。

“鲁迅先生的家就在我们边上,朱家离它不过几百米,”朱炳仁介绍,“其实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看到了百草园、三味书屋,似曾相识。我小时候也是在这里玩,他家还有一棵枣树,我还爬枣树、打枣子吃。”

朱家祖孙三代在鲁迅故居百草园

朱也天专程从北大赶来,追寻家风传承

其实,100多年前,朱家的铜铺子就紧挨着鲁迅家,鲁迅先生笔下“朱文公的子孙”,说的正是朱炳仁这一支血脉的延续。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父亲开锡箔店”的“有钱的同窗”,或许正是朱家铜艺的某位后人,这一巧合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奇妙与缘分。

朱炳仁、朱也天乘坐乌篷船

历史沧桑中,朱家铜铺曾一度沉寂。如今,朱家和鲁迅家又做邻居了。在鲁迅中路222号,朱炳仁新开了绍兴铜屋“朱家台门”,并撰写了《朱家台门纪事碑》,以此铭记家族传承的荣耀与艰辛。这段朱周两家跨越岁月的邻里情谊,也成为了一段传颂不息的佳话。

朱家台门纪事碑

朱家铜艺,六代传承变“七代”

爷孙三人来到“朱家台门”,大门两侧,“耕读世家,熔铸春秋”铜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在绍兴市委宣传部领导们的陪同下,朱炳仁一行在“朱家台门”前合影

“(这里是)我们整个家族产业的起步,绍兴作为故里,是我们心中最重要的灵魂所在”,朱军岷介绍。1944年,因战乱朱炳仁在衢州出生,两岁便回到绍兴北后街,在祖辈经营的铜铺楼上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走进朱家台门,所见均为铜制

偶遇美术学院的粉丝赠画,朱炳仁非常喜欢

朱家铜艺的历史源远流长,始于第一代朱雨相、朱庆润。兄弟俩弃文从匠,于1875年开创“朱府义大铜铺”,并在铜器上巧妙融入书法,深受四方百姓喜爱,赢得了“嫁女的铜,朱家的工”的美誉。朱庆润的书法更是独树一帜,其行书楹联至今仍镌刻在绍兴曹娥庙内。

朱庆润的楹联至今仍在曹娥庙双桧亭内

朱炳仁带着朱也天来到曹娥庙,寻觅祖辈墨迹

探访中,朱炳仁还揭晓了一个惊人“秘密”:在朱雨相、朱庆润之前,他们的父亲朱幼春早已开设了铜铺,并兼营锡箔作坊。这一发现,无疑将朱家铜艺的历史追溯至更早一代,为这个“宝藏家族”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

另类解读,江南水乡VS王者之城

此次“绍兴行”,不仅是一次对朱家六代传承家风的追寻,更是一场追溯中华文化正脉的旅程。

祖孙三代人怀着敬意,走进了大禹纪念馆。这座纪念中华人文始祖大禹的圣地,其铜艺术工程正是由朱炳仁、朱军岷率领的团队匠心打造。

绍兴大禹纪念馆

朱炳仁一行在领导的陪同下参观大禹纪念馆

朱家对绍兴的贡献,不仅限于大禹纪念馆,他们还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铜艺地标,如山阴道上桥、兜率天宫铜殿、绍兴饭店等。这些作品已成为绍兴的文化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禹纪念馆内由9016片铜块铺设的穹顶,如同窥探历史的天眼返回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