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

来源: 2025-09-29 08:17:1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诗云:

二胡渔鼓施旋律,竹板铜锣助兴来。

主唱帮腔连影动,情长情短任心裁。

 

皮影戏作为四旧,在文革期间消声匿迹。文革结束后各种传统民间艺术开始恢复,皮影戏是其中之一。因为节奏慢,只有以前看过皮影戏的中老年人爱看,年轻人初见时多不喜欢,去看也是看个热闹,很少对唱词有兴趣。开始我也不感兴趣,是看了”牛头山”才喜欢上,因为与爷爷讲的岳飞的故事对上了。——小时候很少有小说看,岳飞的故事都是听老人讲的。看皮影戏开始也只对打仗感兴趣,慢慢对其唱词也有兴趣。其伴奏的旋律虽然很单调,但其拖腔往往极长而有感染力。也正因为其简单有感染力,人们时不时哼几句以调剂心情。

 

皮影戏因为唱的多,一般会演很晚,有时到深夜转钟二三点,能坚持看下来的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能看完的很少,小孩基本没有,我可能是一个例外。熬这么长的夜,极其影响睡眠,爷爷是很不赞成的,还给我念过一个顺口溜:看牛皮,熬眼皮,一跤跌倒啃草皮。

 

改开初期影视业远没有现在发达,特别是农村,有电视的人家很少,电影也是露天巡回的,不多。由于老人喜欢,皮影戏在农村还是有一些市场的。那时一般讲究一点的家庭若有重大喜庆之事,会请皮影戏来助热闹,往往一唱三天,这时附近几里内的村庄都会来看。

 

随着老一辈的凋零,皮影戏的市场应该是越来越萎缩了。听说现在有了专门的协会来传承皮影戏的文化遗产,不知道能否真的传下去。若有一天失传恐怕也是无可奈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