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是在重复西方几百年前开始的过程。有些农村发展起来成为城镇,有些乡村会逐渐消失。这个过程谁也没办法阻挡。
尤其在中国,农村仅靠土地资源根本无法给村民提供像样的生活条件。一人不到一亩地,你就是种的再好,回报也是非常有限的。这个谁也没办法。当然有人说,都种成价值高的经济作物行不行?我告诉你,那也不行。因为如果全国农村人人都种经济作物,那经济作物的价格会跌成屎。
所以,农村人口要想提高收入,光靠农业是不可能的,必须有农业以外的收入才行。获取农业以外的收入,无非是出去打工,或者在当地做生意,发展非农产业。大部分乡村人口主要靠出去打工,所以平时年轻人都出去了,只剩老人孩子在家,也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也有一些乡村,发展出自己的产业,大部分人口还能留下来。
我老家那个县,许多地方也是靠出去打工,婚丧嫁娶凑人数都不好办。我们村那一片有十大几个村子是个例外。三四十年来,发展了机器零件加工行业,用的工人不少。至少疫情前,就业率很高,基本上成年人都能在本村找到活干。即使现在,也还行,比其他地方要好很多。去年我父亲过世,按农村风俗办的葬礼,村里的年轻人还是很多,比较近的亲戚里,许多年轻人都来陪灵,他们好多自己开个小工厂,活少自己干,活多了就雇人帮着干。最不济,也能给别人干,开机床,比出去打工也不少多少,由于吃住在自己家,没有成本,捎带着还能把地种了,比出去打工合算。苏南一带的农村发展更好,肯定没有流失人口,甚至可能增加了许多外来人口,也都城镇化了。未来农村可能就是这种差异化发展。没有产业的乡村人口流失甚至消亡,有产业的乡村可能人口会增加,进一步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