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 精木发表于 几曾回首 - 论坛 | 文学城
犹太人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这个命题,是如何进入我的眼帘的?
那是去年,哈马斯突袭以色列,我惊奇地发现,在21世纪的以色列,竟然还存在像“人民公社”的原始版,以色列人称为基布兹的东东。
什么叫基布兹?维基上是这么说的:
基布兹(希伯来语:???????/?????? Kibbutz,意为“聚集”,复数:???????? Kibbutzim)是以色列的一种常见的集体社区体制,传统上以务农为主,现在则历经转型,兼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1]。基布兹是种混合乌托邦社会主义和锡安主义而建立的社区型态,是以色列的重要特色,占全国GDP中工业总产值9%、农业总产值40%[2]。第一个基布兹建于1909年,叫Degania。在基布兹中生活的人称为基布兹尼克(希伯来语:????????/????????????? Kibbutznik,复数:Kibbutznikim,华语圈一般称为居民),目前全以色列约有5%人口住在基布兹内[3]。
那么,我就想到,这个“人民公社”,乃至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应该完全脱胎于犹太人这个基布兹理念。
也许,是犹太人千年流浪、没有祖国的遭遇,使他们热衷于群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生产,抵御敌对势力的进攻,并要求取消边界、没有国家,逐渐形成“共产主义”这个想法?
而我在前几年,的确在网上碰到在中南美鼓动大篷车的NGO组织,大都是犹太人资助,鼓励取消边界,那个头就是犹太人,我怼了她:“以色列也应该取消边界”,立刻被拉黑。
查阅了资料:
犹太人当时到底有多积极?
这么说吧,苏联500多名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中,有400多人有犹太血统和背景,占到了总数的五分之四以上。
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这样评价:
“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解放了犹太人,让我们从思想上抹去了可耻和血污的痕迹……”
苏联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虽然是俄罗斯人,但是苏联这个国家其实不是俄罗斯人建立,而是由外族人建立起来的,特别是犹太人,在苏联这个第一个供产主义国家的建立上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不光是在建立苏联这个国家,近代欧洲供产主义运动史上犹太人也一直起着首要作用,因为犹太人是没有国家的民族,便利用供产主义这一学说提出“无产者无祖国“的观点,马克恩不说了,德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头子拉萨尔是犹太人,革命家卢森堡是犹太人,俄国第一个宣扬无产阶级观点的普列汉诺夫的妻子是犹太人,全俄肃反委员会头子捷尔仁斯基是犹太人,苏联红军的创始人是犹太人,列宁的曾祖父是犹太人,站俄国人口总数不到百分之二的犹太人在俄共中央委员会成员总竟占到一半以上,斯达林的秘密警察骨干也多数是犹太人,国家政治局也有超过半数是犹太人。
在中国,很多人知道马克恩,但很多人不知道马克恩是犹太人,知道列宁,知道托洛斯基是托派,又有多少人知道列宁是犹太人,苏联红军的缔造者、十月革命的组织者、“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首创者是托洛斯基,十月革命领导人斯维尔德洛夫(全俄中央执委主席)、季诺维也夫(供产国际执委主席)、加米涅夫(莫斯科苏维埃主席)、捷尔仁斯基(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季维诺夫(外交人民委员)、乌里茨基(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都是犹太人。
下面我们就简要摘取一些著名犹太革命者:
俄国的供产主义之父普烈汉诺夫和他的夫人又是亲密战友的罗莎莉(Rosalie)
俄国孟什维克领袖——马尔托夫
俄国革命无可争辩的领袖列宁拥有八分之一的犹太血统(注:应该是1/4的犹太血统)
俄国的红军之父,托洛茨基
供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后被撤职)、莫斯科苏维埃主席加米涅夫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
苏联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仁斯基(波兰)
政治局委员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卡冈诺维奇
外交人民委员部委员李维诺夫
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
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和1919年1月柏林工人武装暴动的领导者卡尔·李卜克内西
1919年1月柏林工人武装暴动的领导者,有“嗜血的‘红色罗莎’”之称的——罗莎·卢森堡(波兰)
匈牙利家喻户晓的革命者——库恩·贝拉
奥国三杰——鲍威尔、阿德勒和布劳恩塔尔
其他的犹太供产主义革命家还有:梅叶勒夫娜·海尔夫曼、安娜·库莉赫芙、库特·艾斯纳……
连中国共产党的真正创始人,维经斯基也是俄国犹太人!
1920年4月受俄共(布尔什维克)远东局派遣到中国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俄共特务维经斯基(中文化名:吴廷康),是实打实如假包换的犹太人。
见维基:
格里戈里·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俄语:Григорий Наумович Войтинский,1893年4月5日—1953年6月11日),或译魏金斯基[1]、沃伊京斯基,本名扎尔金(俄语:Зархин),在华期间化名吴廷康,笔名魏琴、卫金[1],俄国犹太人[2],共产国际创立初期人物,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初创时期经费的实际提供者。1920年奉命到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曾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中国研究家。
生平
1920年2月,布尔什维克夺取西伯利亚后,打通了跟中国的陆地交通。不久在此建立俄共(布)远东局,负责在中国及其他国家建立共产党的工作。4月,远东局派遣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北京[3],其妻M. F. Kuznetsova随行担任助手,见到李大钊。[4]李大钊随即将他介绍给在上海的陈独秀。5月,维经斯基在一位定居海参崴的山东平度籍华侨杨明斋陪同下前去上海,劝说陈独秀组建中国的共产党。陈于是开始与几个城市的革命者进行联络。8月,陈在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的家中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维经斯基协助成立了上海外国语学社,送青年出国学习,培养干部。[5][6]次年7月,来自几个城市的十几名代表在不远处的望志路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5月,维经斯基受命来到上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11月底,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还在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分裂后,离开中国。在伊尔库茨克从事经济工作。
1930年代在莫斯科从事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