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英文的,都是工作需要搜索别人对某个技术问题的见解或解答,才一个又联一个地去访了解。
用悠妮蒂这个故事举例。首先我家里电脑英特网游览器的主页,设置在 MSNBC;因为技术上,我主要是微软的“信徒”,自它的 C/C++ 到 Visual Studio C++ 以及著名的 MFC (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 Library),一直用微软技术为客户开发软件。促使我深入了解悠妮蒂及其兄弟姐妹故事的缘由,是当年戴安娜去世之时,MSNBC的新闻报道才展开的。戴安娜后来嫁给了英国纳粹工人运动领袖,奥斯华-姆斯利(Oswald Mosley,我在正文中把他的汉语音译最后两个字前后颠倒了)。
我对欧洲文化一向感兴趣,也是早年努力学习英语的动力之一。新闻报道简单介绍了戴安娜和她的丈夫生平,我就在 GOOGLE 打入戴安娜的名字。就这样通过英文维基对戴安娜生平事迹的介绍,再搜索价绍中提到的人和事,就这么反复搜寻多方参考,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时候的搜索结果链接,还有大美帝国历史文物文库馆的“官方介绍”。看见文物文库馆的条例,又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再行搜索阅读。
在这种学习中,对看似独立的一个事情的讲法,每个人有不同解说。这就需要对事情发生的当时背景以及解说人的背景及社会关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并通过自己的社会经验,比如和同事及领导相处的工作经验或常识,把各个看似独立的事情之间“缺乏”的,用常识性的“想象”连起来,就能找到它们之间潜藏的关联性,去伪存真。
如此这般,就能增长自己的见识并提高发展认知能力;也不会轻易被有意或无意的忽悠所左右,更不会鹦鹉学舌般地照搬了。比如把别人述说的故事情节,当作历史事实依据,来发表自己见解。
用“尤尼蒂和希特勒”,可以搜索到英文维基的中文维基翻译。我刚才看了看,发现中文翻译像是机器翻译之后的人为修改稿;比如略去了英文词汇中有关戴安娜丈夫奥斯华-姆斯利投身英国工人运动的含义。中文维基对“尤尼蒂”条文的翻译,强调了他们脸谱化的法西斯立场。
记得某篇较为“写实”的毛主席列传,曾描述:主席跟身边某些年轻人讲要学好外语,就不会被错误的翻译误导,更不会被有意无意的翻译报告误导忽悠。
但我个人认为,除了外语作为本职工作,其它专业的人员要把任何一门外语学到家,除了语言本身,还要了解这个语言民族的文化历史。这样太花时间,影响专业技能领域内的提高和发展;由我自己至今的人生经验以及一事无成并只会在文学城瞎扯的现状来说,不合算。
毛主席的话,不一定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