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粮的苦难历史

交公粮,指的是耕地的农民将所种收获的粮食,按标准无偿交给国家。

公粮其实是政府向农民征的一种税。

就相当于现如今在单位上班,每月从工资中划扣的个人所得税。

早年,我国是通过“以粮代税”的方式来征求这笔农业税, 如果不上交公粮,属于违法逃税。

交公粮前,要先对粮食进行晾晒 ,保证谷子不能潮湿,否则容易发霉,交公粮时也不合格。

找一片开阔的地面,选在通风干燥的天气,将粮食倒出摊薄,靠阳光进行晾晒。

晒干燥了,才把粮食装袋打包,准备送到粮食站。

交公粮的时间很严格,而且往往是集中在一个粮站里。如果不能按时交齐公粮,会被罚款,农民都要抓紧时间交公粮。

条件好的农民有拖拉机或者板车,可以一车就把公粮拉去镇上交了。没有板车、马车、拖拉机的农户,只能靠肩一担担的挑了。

夏天天气炎热,太阳在头顶烤炙的人几乎要冒烟了。如果碰上下雨天,农村还都是泥巴路,磕磕绊绊,更是泥泞难行。

住在路途远乡镇的农民,还要挑着担子,在凌晨出发,赶十里二十里山路,才能在粮食站关门前到达,上交公粮。

因为贫穷,舍不得买水喝吃饭,只能自带水喝干粮。

交公粮程序复杂,有的农民要排一天的队才能交上公粮。

有些农民没吃早饭就出来了,可能还要饿着肚子排一天队才能排到。

当时,粮站的检验员拥有一票否决权。

农民需要和粮站的工作人员说好话拍马屁,讨他们高兴,以免无故的刁难,可以一次通过。

粮食入库前,要经过检验。

先经过一道上风车的程序。粮食倒进风车里,风车会把不饱满的谷子麦子吹出来。

不饱满的谷子国家不要,但是农民可以搜集起来,回家也是一顿口粮。

过完风车粮食就可以过称了。

检验员称粮的时候,农民都会凑近盯着称尺看,生怕称没放平重量不准。

如果斤两不够,农民就得凑足了分量,再来交一次公粮。

检验合格后,农民再把一袋袋粮食扛进粮仓,倒进国家的粮库里。

直到这里,农民才会大大地松一口气。

如果验收不合格,比如稻谷还没有完全晒干的,或者晾晒时有杂物没有吹干净的,都会被拒收。

农民只能打道回府,下次再来,就又要挑着担子,重新走上几里或十里二十里乡间小路。

 

---@海外博士学者圈A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Image

Image

网友 :

我也跟着去交过公粮。 拉着车去,排长队,检验员用工具一戳粮食口袋,根据水份、饱满程度等吧,定级,过秤。一般来说一去要一天,有时候人太多,一天没排到,还要第二天。 交完了公粮还不算,村里还有三提五统。 我记得,每年还要出义务工。 义务工,就是“租庸调制”里的庸。
 
你应该有50岁了!我不仅跟着去交过公粮,我还和父亲一起去交过公粮,那是1990年前后,我刚上高中。
 
太苦了,太累了。我们那地方没驴马全靠肩挑,交粮时还要看手粮员脸色。我是小队会计,了解那时全小队全年收粮13万多斤, 交公粮1.4万斤。 这就完了? 早着呢。随后必须交余粮,爱国粮支援粮(支援粮食不够吃的地区) 反正名堂多,都是以极低的价格上交。不说了啊,都是一把心酸苦难泪
就是租子和傜役。几千年了,统治手法就没变过。
 
“交公粮”证明所谓的新中国就是一个由国家充当总地主,由全体农民充当佃农的新型农奴制国家。
 
对,杀光所有地主,把所有土地归为己有,让所有农民变成农奴,史上没有过,古代再不咋样,土地可以私有,皇权不下乡,如今渗透到每个电灯柱,厕所。呵呵。
 
「鬥地主!! 分土地!! 」 結果全分到共產黨口袋去了。 幾十年了當初聽著口號去鬥地主的沒有一個分到土地。 真是被騙慘了。
 
自我懂事起就开始跟随大人交公粮,好多时候天还沒亮母亲挑着沉重的两萝框晒干的稻谷,小小的我背着一大背篓晒的非常干的稻谷,光着脚踩在泥路上,吃力地一步一步向镇上的粮站方向移步前行,到了粮站就已经有长长的队伍在排队啦!有人排队大半天还可能被粮站的人无故挑剔退回去。
 
记得有一年,父亲病倒了,我姐,我,我妹三个小孩去交的,粮站在镇上,山路,好远,跑了好几趟。
 
最可恨之处就是送粮的时间卡得紧,时间完全可以宽裕一点,凉快了再挑去就轻松很多,也不至于排队太久浪费太多排队时间,哪时候太为难交公粮的农民了,现在银行取钱空调房里排队久了都吵闹,那时候高温水泥地上排队几个小时也不敢吵闹的。否则后果很严重
 
 
杀完了地主后才发现地主要好太多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