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府那所谓的远征军】
【李德生上奏毛泽东】
【褚民谊的最后一招】
【国府那所谓的远征军】
国府的那所谓远征军,那是迫于与英美援助的交换条件及与英国签署共同防御南亚某些地方条约的缘由,委员长就此派了大约10万人马越境南下,协助英军对日“抗战”。这就是由网络再度鼓噪而起,名不副实的所谓国民政府远征军了。
远征军这个名称,那是委员长的国民政府当年为师出有名鼓舞士气,打肿脸充胖子而不得已且又无奈的说法了。
就算委员长出兵南亚,目的是为中华民国扩张势力范围,那也谈不上远征。
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不乏战略上占据主动权的远途出战,征服“蛮夷”的军事行动事例,但无一类似这个鼓噪而起且同时有着充满大部份国土被外族占领及欺凌的血泪背景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尤如日本侵占中国,苏联对占领军发动了斯摩凌斯克战役,也称斯摩凌斯克大会战。会战在苏联国土上打响,就像网络鼓噪的国军对日寇的“会战”或“战役”。此役苏联虽未完全取胜,但彻底摧毁了德国全面征服苏联的企图,改变了战局并从此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接下来苏联红军由此战役而展开的一系列反击和进攻战役,不仅清除了苏联境内的德国军队,而且一鼓作气远途征伐德国,打进德国境内,占领了它的老巢。
名副其实值得传颂的会战或战役!
名副其实值得大书特书的远征!
远和征,这俩字的汉语含义及正确使用的语言环境或叙事背景,就不多作解释了。至少,使用远征一词,意味着摧枯拉朽般的战绩及大获全胜的征伐结果!
我们缅怀先烈或对历史事件发表看法,要有深入而广泛的了解,才能言之有物。否则信口开河就难免有罔顾事实混淆是非之嫌了。对所谓远征军言过其实的鼓噪,只会使先烈们地下蒙羞!
出于施展“政治”手腕而不惜利用先烈编造故事 ,那更是为人所不齿,也不是一个正派人的所作所为!
【李德生上奏毛泽东】
李德生在总政主持工作那会儿,跟毛主席递送老革命们要求恢复工作的条子。毛主席大惊:咋会这么多的老革命被管制没了工作,而且多是自己马仔的马仔的马仔。。。。。。?
后来李德生此举,引起豪叔他们的不满。但豪叔的手段是乘势先提议力荐李军长当政治局常委、副主席,犹如把江青捧成文革旗手一样。
毛主席一看大事不好,李军长顶着这些出头鸟的位置头衔,接下来就离倒霉的日子不远了。但总理提议这些头衔由李军长顶着,毛主席毫无理由反对。于是只好赶紧把他安排到沈阳军区当司令。再后来李军长自己扎出苗头不对,就主动上奏毛主席,提出:除了军队工作,其它党政岗位,我要求靠边儿站。
毛主席也是乘势大笔一挥:准奏!
【褚民谊的最后一招】
著名汉奸褚民谊,自幼习武练得一手精湛南拳并曾追随黄兴跟清廷造反。遭国民政府枪决之时,行刑的俩刽子手装成文官,来到褚的管制住处,说是要跟他研讨早期他的革命史以及南拳造诣。褚民谊一听,就兴致勃勃地随着他俩出门,边走边谈。
褚民谊身躯高大,俩刽子手随其左右有一句没一句地跟褚嗒讪,然后瞅准机会突然拔枪朝其头部开火。那料由下往上开枪,子弹走偏,褚自感受袭下意识地一个转身马步亮相,左右开弓双手到位就要出拳。
俩刽子手习惯用枪,哪见过这阵势啊,瞬间慌了神;还好,毕竟也是用枪的练家子,真枪实弹地打死过不少人。于是但只见这俩也是瞬间定定了神,一个往后一个往左,急速后退几步同时手上的两支手枪连续朝着褚民谊一个劲儿地搂火,劈里啪啦的硝烟四起,这才把武艺高强的褚民谊干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