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当两脚羊的吃的是黄巢 十年吃掉三十万人zt. 比比看,日本人和黄巢,谁更生猛?

本帖于 2025-09-04 14:52:4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郭大平 编辑

把人当两脚羊的吃的是黄巢 十年吃掉三十万人

2018/8/1 19:37:58 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黄巢这个儒生在屡次科举不第之后,发出的杀气腾腾的誓言。若干年后,这个儒生实现了自己这个充满血腥味的誓言,真的做到了“我花开后百花杀”。于是,数百万人在他的屠刀下丧生,数十万人被他和他的部下用舂碾捣磨成肉酱而大快朵颐。

当代学者易中天谈到他的《中华史》该怎么写的时候认为,“农民起义我一个不写,什么黄巢起义、黄巾起

义、张献忠、赤眉军、绿林军起义我统统不写,” 农民起义代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不知道;

但至少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它是不代表的。所以,我对这事的评价不能过高。“我的标准是,‘三千

七百年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换言之,事关命运和选择的历史关键性节点,我就写,反之则不写。”

千古奇闻:黄巢原来是吃人魔王

不知长安城是否记得曾有一个失意书生,屡试不第,最终带着满腔愤懑不甘离开,长安不会记得,盛世长安,

天下英才趋之若鹜,又有谁会在意那些落魄书生,但它会记住的。

 

几十年来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都把黄巢定性为:唐朝末年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带领无法生存

的农民进行大起义的革命领袖,是带着耀眼光环的正面形象。事实果真如此吗?黄巢大概是很喜欢菊花的,

从他留下的诗歌中我们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断,“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黄巢五岁时所作

的一篇《咏菊》,在传统文人墨客笔下的秋菊大概是凌寒傲骨,隐逸清流或许还带着点感伤,但在黄巢眼中,

菊花的这些色彩却都不甚浓重,他笔下的菊是欲与百花争锋而不得的不甘,更是意欲傲杀百花的气魄,这也

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在本该落寞离京时却写下了那样一首肃杀的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

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好一朵誓要艳煞长安的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儒生在屡

次科举不第之后,发出的杀气腾腾的誓言。若干年后,这个儒生实现了自己这个充满血腥味的誓言,真的

做到了“我花开后百花杀”。于是,数百万人在他的屠刀下丧生,数十万人被他和他的部下用舂碾捣磨成肉酱

而大快朵颐。唐朝统治者或无能或腐朽,但是起义军的头目无不残忍野蛮,像黄巢以人肉为粮的恶行,绝非

一般意义的战场上的较量,而是人性灭绝的屠杀。这个曾经的儒生与贩私盐的头领,就是被如今的教科书描绘

成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实际是吃人魔王匪寇之流的黄巢。据最保守估计,黄巢军队在这段时间至少吃掉了

三十万人。这种吃人不吐骨头,以人肉充当军粮的行径,其野蛮凶残程度,确实冠绝古今。黄巢和起义军的恶

行,也注定了他的最终失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