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后,听很多国人提到要尽量“融入当地文化”。他们所谓的“融入”不光是要深入学习语言,遵守规则,适应生活习惯,更多的是要文化与核心身份的认同,暗示着一种“完全变成另一个人”的理想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融入”这个词的理解误区。
正常的“融入”,是对自我的扩展,而非否定。成功的“融入”让你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自如地切换,而不是简单地抛弃旧的自我,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特质,全面拥抱主导文化。健康的“融入”,不是文化上的自我否定,而是文化上的理解,尊重和适应。
老实说,对于老红卫兵们,除非有特别语言天赋加上自身刻苦努力,大多数人的英语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大家心里也都有数的。真的没必要拿英语水平与“融入”来说事。
上学时听过几位“老红卫兵”教授的课,大部分人虽然口音重了些,但意思表达还算清晰。也碰到过不知所云的:单词是一个个蹦出来了,无法连词成句,象在念朦胧诗。。。需要学生自己去找出内在的逻辑关联——明显语法不过关,但也是正经教授,呵呵。
真正的“融入”在于开放的心态和行动,在于愿意主动与不同背景的人接触,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