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谈谈我家乡所属的"地区"机构的变迁

来源: 2025-08-25 12:22:5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文革前,我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域称为XX专区,其行政机构名称为XX专署(专员公署),负责人是专员;但其党的机构却不是叫中共XX专区委员会,而是叫中共XX地区委员会,负责人为地委书记。

 

1966年文革开始,到年底时,各县委、县人委(即原县人民政府,自从五十年代末改称县人民委员会,但负责人仍叫县长)全都瘫痪,地委和专署也是,处于实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19672月,解放军奉上级(毛?)指示,对本地区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事管制,军事训练)。其中极重要的是,在各县市成立军管会, 和地区军管会。19673月,地区军管会发布成立后的第一号公告,宣布在全地区实行军管,军管会是全地区最高临时机构,对全区实行统一领导。

 

19681月,成立XX专区革命委员会(在此前后,辖下各县也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此后,革委会为正式权力机构。负责人为革委会主任。

 

197010月,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XX地区革命委员会(从此之后,"专区"成为历史)。地区革委会设立党的核心小组,负责人由革委会主任兼任。

 

19711月,召开文革后第一次中共XX地区代表大会,产生文革后第一届中共XX地区委员会,地委书记由革委会主任兼任。

 

之后到1979年,按上级统一部署,地区行政机构改为XX地区行政公署(简称地区行署),负责人为专员。"革委会"成为历史。并且,按"党政分开"的原则,地委书记不再兼任行政机构负责人(专员)。

 

1988年,按上级指示,撤销地区,变成4个地级市, 分辖地区辖下101市(县级市)。并且,原来的地区军分区也变成了4个市军分区(均为正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