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林(墓)——我的闻见录
1981年,我第一次去曲阜(当时还只是个县城),没有火车经过——据说修津浦线时,因避免惊动圣人陵寝,绕道兖州,所以必须先到兖州。兖州距曲阜约20公里,每天有班车。但我那天到达兖州时已是傍晚,最后的班车已开走。为了抢时间,我一人步行向曲阜进发……好在当年在中学“备战、拉练”练就了“铁脚板”,我以当年急行军的速度,半夜11点到达曲阜。我在兖州火车站灌了一(美)军用水壶(当年家父在上海中央商场买的)的开水,但有十个多小时未进食了。在曲阜敲了两家饭铺(公营,有人值班)门,好说歹说才弄了碗面条,外加几个拍大蒜。然后在汽车站眯了一宿。来曲阜前,曾在济南让朋友写了个便条,找在曲阜文管会工作的一个叫孔祥林的人。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曲阜县委大楼(记得是幢3层楼房),当时还没到上班时间,一个门房看了我的便条说:“找孔主任啊,我带你去他家吧!”,曲阜县城很小,没几分钟就到了。孔祥林看了我的便条对我很热情,立刻带我去《县委招待所》安排住所,还帮我在县委食堂买了饭票说,食堂吃得要比外面饭铺好。
他时任县“文管所”(或是副)主任。我让他介绍一下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当谈到孔林时,提到了孔墓被掘挖的往事……我曾很详细地询问过孔子墓被挖的细节。他告诉我几点:
1:孔墓里“什么都没有!”
2:红卫兵挖墓时,不仅挖了孔子及其子、孙的墓,还掘开很多历代孔子后裔的墓。其中著名人物有:孔令贻(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父亲),孔尚任(传奇《桃花扇》作者)等。
3:孔林里最早的墓是汉代墓(可见先秦时,孔氏后人都各家各葬,这也难怪,孔子一生只短暂地当过鲁国的司寇,后来虽一生求官,但无人理睬。在汉代尊孔前,他的后人也没做大官的,哪里买得起这么大块地——孔林很大)。红卫兵挖的汉墓以及汉代以后的墓都有遗骸,但没什么金银财宝、文物。
因是路过,用了“中途下车、车票到达有效期”,所以时间紧迫,只呆了一天,就泱泱乘班车返回兖州。之前完全没料到孔林有这么大,为弥补此次时间不足的缺憾,1984年我又去了一次曲阜,呆了三天。孔祥林曾借我一辆旧自行车逛孔林。以下是我综合两次的亲见:
孔子墓位于孔林正门入口不远处,共有3个墓,一字排开,孔子墓居中,当地人称“携子抱孙”;左右分别为孔鲤(孔子早夭的独子——死时19岁)、孔伋(子思-——孔鲤子)。这三个墓均被红卫兵掘挖,但都是空墓“什么都没有!”孔子墓前有3个叠立的碑,分别是元、明、清所立,元碑最小、也在最后;它前面是明碑,大一些、刚好能遮挡住元碑,清碑最大也最前,遮挡住明碑。
孔令贻墓已修复,因孔德成在台湾任“考试院院长”,因统战需要,修得颇为壮观。孔尚任的墓也修得很壮观,墓道很长,还有台阶;墓碑是雍正年间立的,上面刻有他在清朝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