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译者一个是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一个是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教授(王铭铭)!我的感觉是这两位连基本历史常识都不具备。
王奇书中所叙述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有个叫“常凯申”的名人吗,其人事迹如何?
门修斯一看就不像中国人名字,倒很像古希腊诸神的中国译名!
威妥玛士拼音是基于广东、福建一带的方言,保存了入声。如Chiang Kai-shek中以K结尾“-shek”对应“石”,“石”在《平水韵》即为入声(普通话里成了阳平声)。
当年那些学习中文传教士目的是为了传教,他们所学的“汉语”也就是自己传教地区的方言。他们不会、也不必要学北京话(那时还没有定“国语”),连相近的北方诸方言大概也不会、甚至有可能根本听不懂!
我想起文革“批林批孔”时,报纸大肆宣扬说:“革命导师”卡尔 马克思也批判孔子、说马克思在他的文章里把孔子叫做“糊涂虫”。我想真正的可能是对汉语一窍不通的马克思把“Confucious”误认成“Confusions”(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