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三国时代的理解,大多数是来源于三国演义。
谋略,战争,英雄,是三国故事的主题。
但是,今天我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三国时代,那就是民间信仰:神仙。
在历史上,三国时代和后面的两晋南北朝,是中国神仙理论形成和完善的年代。
总结一下,主要有几大派别:
第一派,是天师道。就是道教的张天师这一个系列。
这一系列,是开始于张道陵,但是真正成为主流势力,是第三代天师张鲁。张鲁的五斗米道割据汉中,形成政教合一的格局,让天师道的发展非常迅速。而张鲁投降了曹操之后,他的儿子正式在龙虎山建立祖庭,世代相传。
符箓是天师道的看家本领。
天师道和政治主流的关系是辅佐和互相利用。张天师通常是成为各代皇朝的国师,帮朝廷解决各种宗教问题,并且帮皇帝解决个人的长生和祈福需要。相当于现在的宗教局的脚色。
第二派,就是太平道。
我具体写过一篇博文专门讲太平道。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123/202406/9336.html
太平道的创始人是于吉,就是被孙策杀了的那个老道士。他的大徒弟说起来吓死你,就是黄巾起义的领袖:大贤良师张角。
这一派搞的是发展民间宗教,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五行生克,窥探天机变化。能呼风唤雨,符水治病。张角是走民间路线,在民间发展信徒。而于吉是走士大夫路线,在士大夫和豪强中发展信徒。
因为和政治主流的关系是对抗和竞争,所以于吉师徒先后都被镇压。
第三派,医学派。就是以医学入道,代表就是三国三神医的董奉。
通过医治众生,积累功德和口碑,具体可以看我的博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123/202508/11822.html
第四派,预测派
蜀汉有李意期:
三国时,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打算攻打东吴,就派人把李意期接来,待以厚礼,向他请教攻打东吴能胜还是能败。李意期不回答,只是要了一张纸,在纸上画了武器兵马十几万,把纸撕碎,然后轻蔑地哼了一声。他接着又画了一个很大的人,把这张画挖土埋入地下,就扬长而去了。刘备当时很不高兴,后来果然被东吴打败,十几万人只逃回几百人,武器辎重丢得精光。刘备也又气又恼死在永安宫。
李意期很少说话,别人问什么,他从不回答。四川当地人有什么忧患的事去问他,只要看他的表情就能预知吉凶。如果李意期神色愉快就是吉,面色愁闷就是凶。后来他进了琅琊山,再也没见他出来。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有关于他的描述。
曹魏有左慈:这个在三国演义里面也有描述。和神仙传里面的差不多。
第五派,是葛玄和魏伯阳的炼丹
吴国的道士葛玄是于吉的徒弟,于吉被孙策镇压之后,他改走了炼丹成仙的道路。后来那些炼丹的道士,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炼丹又分内丹和外丹。葛玄是外丹派,炼的是服用的金丹。
而吴国的魏伯阳是内外兼修,他炼外丹,也主张的在人体内部炼内丹,是传说中的内气武侠,丹成飞升的基础。
第六派,败军死将封神。
关羽死后封神,就是代表。此外,还有同时间东吴在南京成神的阎罗王蒋子文。邓艾钟会董卓被杀后,也被民间封神,中国古代的败军死将封神的民间信仰,是一个非常大的题材。
赢家不能成神,要败将,死得越惨,越能成神。
所以,诸葛亮曹操刘备都没能成神。
真是一个有趣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