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代计划经济下的集体所有制农业在垦荒、水利、化肥、良种、人力等投入的回报居然是负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用硬核数据证明
毛用政治高压黑心折腾了农民近30年,不计成本地搞疲于奔命的大兵团作战,开荒,深耕,土水利、土化肥,高上加高劳动密度。表面上,土地的总量和单产都有所增加,这也是拜毛教津津乐道的。但毛时代农业劳动生产率,反映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却长期停滞甚至下降。也就是说毛时代在垦荒、水利、化肥、良种、人力等方面的投入的经济回报是负的。除掉成本,农业单位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再计入人口增长的稀释,农村人均生活水平在毛时代是下降的。
毛农业政策的彻底失败,有下面的原因:
- 计划经济下的集体所有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 把农民像农奴一样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从土里刨食,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人地比率从1949年的3.92亩/人下降到1978年的2.23亩/人。马尔萨斯陷阱越陷越深。
- 以粮为纲,农作物结构单一。明明不适合种粮而适合其它经济作物或养殖的土壤,地形和水热条件的区域,被行政命令去种粮。
- 不讲经济效益的硬派农闲无偿劳役。
前30年,中国农民成年累月干的是牛马活,但仍然饥寒交迫。在残酷的史实面前,这里一些在中国城市里长大,又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养尊处优的革命接班人,生为帝王唱赞歌而拒绝依据实证严肃思考,仍然为毛的一大二公,以粮为纲的农业绝路招魂。他们还窃天功为毛有,毫无根据地把中国农民的伟大自救归功于毛擦自己屁股,杯水车薪的四三方案。就此重大历史变迁,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是:
“20世纪90年代初至2010年前后,是农民离土出村的农业现代化阶段。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开始发展,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的持续增加,推动了土地生产率的稳步提高,农村改革及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从业者不断减少,农作物用工成本上升,机械化投入大幅度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2000—2012年间,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46%,农业人均产值年增长率高达14.11%,同期的亩均产量年增长率为1.73%,表明农业现代化正在朝着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模式转变。”
当代中国农业革命 ——新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系统估测(1952-2011)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下农业部门价值量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实物量两套数据,从不同角度对我国 1952-2011 年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平均值和边际值演变趋势给以系统估测。不同估测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细节不同,但共同形成一个基本结论,即与计划经济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长期停滞甚至下降局面相比,农业部门在改革开放时期实现了劳动生产率革命,对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快速推进以及当代经济转型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https://nsd.pku.edu.cn/pub/chnsd/attachments/aa7b5e2f332d424b9bf6e7442dfee81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