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选择南下而不是北上的根本原因
日本为什么选择南下而不是北上的根本原因是由其自身因素所决定的。日本是一个地形狭窄的海洋国家,虽然经过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缺乏大规模国土的经营意识,缺乏远程陆上工程能力,和远程空运能力。物质手段和经营意识所决定的,造成了他们并不以占领纵深土地为战略目标,而是总是在沿海一定深度的范围打主意。中国大陆如是,南洋也如是。
下图红线显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控制地域的大概范围,可以看到基本是不超过海岸线500公里,有可利用的东西向的河流或者是有铁路的地区。
而苏联在战争爆发以后,虽然是把大量工业移到了乌拉尔山以东,但是还是距离远东有相当的距离,车尔雅宾斯克已经是差不多东限了。这里的绿线大体显示苏联有价值的工业产业转移到乌拉尔山以东分布的东限,在此之外是人口稀少不发达的地区,只有一条铁路极其容易被切断,连抓劳工干活也抓不到几个。
日本要是想打到苏联的要害,要花很大的力气和资源来维持对它来说难乎为继的供给线。具体地,是能否维持至少50万人这个量级的供给。这是它所不愿意也力所不能及的,正如它没力气打到重庆一样。
而苏联在41年12月的时候,命之所系是在莫斯科,完全可以把整个远东放开了,铁路桥梁一炸,日本人几个月也走不到。然后放几个师在鄂木斯克之类的地方以逸待劳来收拾勉强走过来还没冻死的几个日本人。只要西方战线稳定了,东边就不足为虑了,因为这些地方不具备资源来养军队,对日本纯粹是消耗。俄国人自己吃过日俄战争不得不维持长供给线的苦头,这次倒过来让日本享受。
当然如果日本选择北上,对苏德战争的发展还是有影响的。苏联会失去美国从太平洋运送援助走海参崴这条路,也会牵制住一部分军队,但是我不认为会造成苏联的失败。
苏联在远东布置有大量军队,在中西功情报组查明日本决定南下以后倾巢而出调往莫斯科战线。苏联在1941年下半年大概有470个师,在前线的180个师很快都损失得差不多了,最高统帅部下面还掌握的大概290个师加90个特种兵旅,其中有70个师从远东调来,27个师从中亚调来,都未经战损。可以说是提供了朱可夫全面反击的将近一半的战力。在这件事上斯大林的决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