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董卓火烧洛阳,撤退到长安,并且采用了玉玺离间计,让孙坚和袁绍互相攻击,在军事上避开了十八路诸侯的讨伐得到喘息。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123/202508/8597.html
但同时火烧洛阳,也摧毁了旧有的经济体系。
在残破的长安,董卓面对庞大的军队开销,中央官员的工资,重建都城的巨大需求,董卓发现“枪杆子”虽然带来了政权,却无法直接解决他所面临的巨大经济困境。为了填补这个财政缺口,他采取了一系列不择手段的敛财之举,很多都是现代人还在用的办法,从这个角度来看,董卓确实是超越时代的经济天才。
首先,为了快速获取财富,董卓以“反腐”之名割韭菜。
他将那些家财万贯的官员和富商视为“肥羊”,派人去寻找他们的犯罪证据。
一旦发现所谓的“罪名”,比如不孝顺父母,或者贪污渎职,便毫不犹豫地杀人抄家,掠夺其所有财产。
当然这种极端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却造成了朝野上下的极度恐慌。官员们人人自危,就连他的心腹,军委副主席吕布也内心不安,不知道下一个被整肃反腐的人,会不会是自己。
这导致整个政权的信任基础彻底崩塌,人心尽失。
其次,董卓沿袭了汉灵帝时期的恶习,将官职明码标价,公开出售。
这种行为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但也导致了中央政权的信誉严重下降。官员的忠诚不再基于才能和品德,而是金钱交易。这使得董卓对许多关键职位失去了真正的控制力,因为那些花钱买官的人只忠于自己的利益。不从老百姓身上把本捞回来不行啊。
最后,董卓还掌握了另一个更具破坏性的经济命脉——铸币权。
迁都长安后,面对巨大的财政赤字,他马上就要支付庞大的军饷和官员俸禄,但国库早已空虚。为了解决这个燃眉之急,他采取了最直接也最致命的手段:铸造劣币。他回收市面上流通的精良铜钱,熔化后掺入大量的铅、锡等廉价金属,“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更多的钱。
从这一点上来说,可以说是现代货币制度的始祖。大量发行货币,通过通货膨胀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后来刘备入川经济紧张,铸造当百钱,都是从经济学大师董卓董教授这里学来的。
然而,董教授缺乏金本位的知识,在那个年代太超前。
当时的人们,把铜钱的价值定位为金属的价值。
这种新铸的劣币因为缺乏实际的金属价值,很快导致物价飞涨,整个市场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外地,这种劣币甚至因为含铜不足,不被接受,使得长安的商人从外地进货带来困难。彻底摧毁了本就脆弱的经济基础,最终让所有百姓都成为了他疯狂敛财的受害者。
董教授的经济学确实很超前。但这些行为在短期内摧毁了他的经济根基,更从根本上动摇了他的统治。
活不下去的屁民起义此起彼伏,他不得不将凉州主力部队外调镇压;长安的防卫落入并州派系的手中,并州将领吕布本来就担心被反腐,于是干脆发动了政变,结束了他短暂的暴政。
不过,董教授的经济学教程,却在后来的年月,更加发扬光大。老董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