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干时要求很严, 知道抗战初期在哈尔滨做过地下党的人,资格很老, 后来去了延安, 1945年又到哈尔滨,因为懂俄语,很管用, 张闻天调任驻苏大使时带去了当参赞,后因在哈尔滨有一段时间找不到证明人,而且又懂俄语还懂些日语,因说不清楚,不适合做外事工作,调回国降了几级,到某(大)厂当第七还是第八副厂长,文革后所有历史问题一风吹,恢复副部级待遇,离休时给了个正部级待遇。
估计那阵在哈尔滨, 必须游走中共, 苏共, 日共, 也许还有和中共部分重叠的“满共”之间,为需要甚至可能像潘汉年那样与关东军特高课等交往交往,这哪说得清哟!
外交系统里的地下党, 大多数临解放参加的大学生,家境很好,参加革命也没真正干过多少危险工作, 更没有打入敌方搞情报等,很快就解放了,老区来的人没几个懂英语呀,延安只有一个俄语学校培养了一些外语(没有其他外语)人员,1945年去了哈尔滨,但一解放, 外事工作突然需要懂外语特别是英语的人员,虽然成分都不会好但个人历史不复杂(这非常重要),就进入了外事系统,有的到驻外使馆当低级外交官,这批人在文革开始前,大多是处级干部,七十年代初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席位后的外交大发展,以前的二秘就可以当参赞了,部里的处长就升做司长副司长,改开后外放当大使好些都是这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