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最大汉奸张本政:抗战时给日本送40架战机,天皇都见他,86岁终遭枪毙 历史微鉴

张本政,民国时期东北地区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

他原本是出身贫寒的普通百姓,却因“运气”结识了日本特务,从此踏上了一条卖国求荣的不归路。

抗日战争期间,他不仅为日本提供巨额捐款,甚至捐赠了40架战斗机,成为了切切实实的汉奸。

作为一名中国人,他为何甘愿为日军卖命?他所犯下的罪行最终有了怎样的下场?

与日本的接触,靠卖国获得财富

张本政,清朝末年出生在旅顺的一个贫寒家庭。

甲午战争前夕,张本政在一家旅顺的酒馆谋得一份打杂的工作。

这家看似普通的酒馆是由日本特务高桥腾兵卫设立的间谍据点,专门用于搜集中国军事情报。

1894年,张本政因为生活困难,就在这里打工,没想到就认识了高桥腾兵卫,并且还经常为他效力。

由于张本政头脑灵活,很快便引起了高桥的注意,并想将他收为己用。

高桥不仅给予他一些金钱上的优待,更在事业上给予他不少帮助,通过经济上的资助解决了张本政的债务问题。

之后,在他的帮助下,张本政获得了从日本银行借贷的机会,这些资金让他很快在船运业发展起来,最终创立了“政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日军的庇护,政记轮船不仅在东北各大港口城市间自由通行,还享有日军提供的关税减免和贸易优惠。

 

借助这些便利条件,张本政在商界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他不仅成为东北运输业的重要角色,还逐渐将业务扩展到银行、制铁厂、油坊等多个领域。

此后,他不仅将政记轮船作为为日本服务的运输工具,还时常通过人脉为日本特务提供情报。

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不再掩饰自己的卖国意图。

他主动与日本当局联系,利用自己在中国商界的地位,频繁刺探清政府的军事部署和地方情报,甚至暗地里协助日军运送战略物资。

每当中日局势紧张,张本政都选择将运力投入日军物资运输,借此稳固他在日本军政界的地位,进一步推动他的公司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的卖国行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本政的卖国行径变本加厉,几乎无所顾忌地为日本军方服务。

他的政记轮船公司成为日军物资运输的关键渠道,为日本军方运输军需物资和生活物资。

 

通过伪装,张本政的船队屡次在盟军的封锁下顺利通行,成功地将物资送到日军手中。

1940年,日本军方号召“献金运动”,鼓励各地汉奸捐款,为日军提供资金支持。

张本政积极响应,不仅捐款74万日元,还鼓动其他商人参与“共荣事业”。

张本政的卖国行为中最令人发指的,是他捐赠的40架战斗机,这一举动在抗战史上留下了不容忽视的恶劣行为。

1941年,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面临战场上的激烈消耗。

张本政认为这是向日军表忠心的绝佳时机,便出资购置战斗机,以充实日军的战斗力。

这些战机被运往前线,不仅对中国军民造成直接威胁,也使日本在战场上增添了火力支持。

而张本政对此视若无睹,反而因自己的“贡献”而得意洋洋。

在日本人庇护下压榨同胞,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敛财。

借着日本的“特殊待遇”免除关税和检验,获得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将中国商界的机密转交给日方。

之后,日本天皇接见过他,日本军政当局不仅授予他“五等勋位瑞宝章”。

还以他的名义出版教材,意图宣传其“忠诚”事迹,以此作为其他汉奸的效仿榜样。

战争结束后的逃亡与潜伏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张本政的“靠山”轰然倒塌。

对这位曾卖命效忠日军的汉奸来说,局势急转直下,他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已是岌岌可危。

与许多汉奸一样,张本政深知自己罪行累累,若被清算,等待他的将是正义的严惩。

为此,他在得知日本战败消息后,立即开始筹谋出逃,希望借助与国民党的关系逃脱法律制裁。

凭借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和人脉,他迅速联系到几位国民党官员,以重金贿赂之法换取他们的庇护。

南京国民政府对战后汉奸的处理较为宽容,甚至在“接收日伪资产”过程中与一些汉奸达成默契。

张本政借此机会,利用国民党政府的政策漏洞,将一部分资产转移至他们手中,以此换取较轻的判决

在1947年初的公审中,虽然他被列出八大罪状,如“捐赠飞机支援日军”“协助敌人屠杀同胞”等等,但最终仅被判“附逆祸国罪”,判处12年有期徒刑。

这一判决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认为国民政府包庇汉奸,未能真正惩戒张本政这种“民族败类”。

然而,张本政对此结果显得心安理得,并暗自谋划进一步逃脱刑罚。

张本政被判死刑

很快,张本政便以年迈且体弱多病为借口,申请保外就医。

国民党政府对其照顾有加,给他提供了潜逃的机会。

1951年,张本政在天津被捕。

被捕后,张本政被押送回大连,等待人民的审判。

对于张本政的罪行,人民政府组织了大量受害者和历史证人,揭露其在抗战期间的卖国行为。

他的罪证确凿,无可抵赖。

1951年6月,86岁的张本政在大连市被公开审判。

对于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的民众来说,张本政的罪行早已广为人知,他的卖国行径曾让无数同胞陷入日军的残暴统治之下。

审判当天,成千上万的市民聚集在法院外,人们渴望看到这位“民族败类”被绳之以法,为死去的亲友和被压迫的同胞讨回公道。

在庭审中,张本政的罪行一一被揭露,铁证如山。

在证据面前,张本政无从抵赖,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面对庭下愤怒的民众,他低头不语,但也未表现出一丝悔意。

对他而言,往日的富贵和权势早已消散,留下的只有他对国家和同胞的无情背叛。

当法院宣布判处张本政死刑时,现场响起一片欢呼,民众的愤怒在这一刻得到宣泄。

张本政的结局,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罪行的惩罚,更是对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所有汉奸卖国行为的宣判。

张本政的死不仅象征着汉奸走狗的可耻下场,更是警示着每一个人:在国家和民族面前,个人利益的追逐不该逾越底线。

那些年,他因财富和权势背叛民族,最终被铭记在耻辱柱上,供后人唾弃。

张本政的末路提醒着每一个国人:在国家与民族大义面前,没有人能够逃脱正义的审判。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