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时,满洲国的军队在坦克车前面冲,都穿一样的军装,使一样的武器。只有当他们被俘后,我方士兵才清楚这些人高马大的家伙是来自松花江畔的满洲国军。日本统帅部不得已再次作出增兵的决定。将华北方面军所属第9、第13、第101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此外,还从台湾调来了步兵旅团、重藤支队、第1 后备步兵团以及满洲国军靖安军第1旅、李春山旅和於芷山旅等部队,这样,加上原有的几个师团,日军到9月下旬在上海的兵力,光步兵就达到了5个师团日军在沪总兵力达到20万人。
第六及第十八两师团西进,於11月30日陷广德后,第十八师团及满洲国军於芷山旅继续西进,於12月8日陷江南重镇芜湖。1937年12月初进攻军事重镇雨花台的日军主力,是谷寿夫中将指挥的精锐凶悍的第六师团,又有助攻的16师团两个联队及满洲国军於芷山旅共2.6万余兵力,经3天激战后攻入中华门。南京大屠杀中战功赫赫的原东北军:靖安军第1旅、李春山旅和於芷山旅等部队。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日本在首期投入上海的陆军部队遭受重创之际,一面动员国内的预备役军人充实留守师团建制,一面又满洲国军入关参战。入关满洲国军的战斗序列传闻有“于佳芷山部”和“张尔佳海鹏部”等较大的单位,以及从靖安军抽调的一部。其中“于佳芷山部”即满洲国军奉天警备军(第一军管区)所抽调的部队组成的旅级单位,相当于日军当时的支队,已经被证实的确参加南京屠城战。
台湾学者在《黄花岗》在线杂志上撰文:满洲国“于佳芷山部”首次被发现,系在1937年9月21日,顾祝同致何应钦电中提到“罗店方面:攻击苏村以北之敌,约五六百名,系东北人”。又在1937年9月26日电文中再次证实“松井续向东京求援,已经陆省批准,由伪满抽调驻扎营口、凤城一带最精锐之‘芷山部’警备队一万二千人来沪”。何应钦在1120号密电中也提到“伪满于‘芷山部’四千余人,昨晚在杨林口、狮林登陆”。显然,这一部满洲国军在淞沪会战中的表现得到了日军肯定。故而当11月底,日军抗命越过苏嘉停火线进攻南京的时候,便特意将“于佳芷山部”与日本陆军第十八师团混编,一同进攻。为什么要提这个混编呢,因为这个十八师团的番号乍一看尽管给人以常设师团的假象,实际上只是一个历史不长的复活师团。真正的十八师团已经在1925年的宇垣裁军中消逝,1937年的十八师团是用剑兵团的留守部队编成,充斥大量的预备役人员,纪律涣散,战斗力也值得怀疑。所以日军希望以作风顽强的满洲国军“于佳芷山部”为榜样,让这个复活的师团迅速成熟起来。这个混编的部队在1937年11月30日攻陷广德,12月8日攻陷芜湖,随即强行军,竟然在12日之前与日军第六师团、十六师团汇合,合击南京中华门。实在是大屠杀期间最为活跃的部队之一。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18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