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cruise 游巴哈马,吃饭时遇到一马来老华侨,是第四代,近八十了,精神矍铄,健谈。
谈起马来华人如何传承华人文化时很骄傲地说,我们有自己的一千所华语小学,华文为主,马来文为次。也有六十所华语中学。资金靠捐款,很多华人自己很节俭,但捐款很大方。中国人到马来投资的都找当地华人,美国新加坡也欢迎华语学校毕业的人。因为华语学校出来的就业好,当地马来人家景好的也开始把孩子送到华语学校,大概能占20%。这种变化开始于大概二十年前,就是中国经济开始起飞的时候。老华侨很骄傲,说我们免费让他们来上学,在反向同化他们,但也不无遗憾地说,以后有些不想让他们马来人知道的话只能用潮语讲了。
老人的儿子是囯会议员,我问有没有可能选总理,他说马来法律规定总理必须是马来人,当年定法律时华人虽然占40%, 但很多华人觉得中囯才是自己的国家,自己会回去的,所以就让法律定成这样了。现在人口只占23%,无法改变法律了,华人顶多能做部长。马来本地人在政府部门就业有优势,但很懒散,在街上飙车的很多,若不小心惹了他们,会吃大亏。马来印度人占8%,谈起来老人直说他们不可信,喜欢挑拔离间,马来人也不喜欢。马来人很信任华人。
说起印尼华人,老人讲以前也有华语学校,苏哈托执行同化政策取缔华语教育后,经过五十年,华人的后代大部分只会讲马来语,被同化了,连姓名也改马来姓名了,虽然近来有恢复华语学校的活动,起色不大。老人让我看他的证件上的名字,是按潮汕音拼写的,而他儿子的名字更是用普通话拼音拼写。顺便又对大陆简体字很不以为然,直说那没有艺术性。
讲起当年日本人入侵马来时,当地有华侨带头抗日的,有回中国抗日当军医的,老人很是骄傲。还提到马来华人伍连德防鼠疫的事,上了马来历史,是马来华人的骄傲。另外孙中山在马来槟城也得到华人大笔捐款。
讲起大陆的发展,很感慨,以前远比马来差,现在却比马来强,他归因于毛泽东和邓小平。中国的发展也让华人这张名片增值。又讲起中国请客吃饭太铺张浪费了,说马来华人就不这样,吃多少,点多少。又对中国的富人炫富颇有微词,说马来华人新加坡人有钱的也很低调。我说这是暴发户心态,要经历一个cycle才可能矫正过来,老人也表赞同。
之后又开始感叹马来年轻华人只过自己这一代,不愿多生孩子导致马来华人人口比例下降,长期下去就会有问题。 反复告诫我要让孩子学中文。当我告诉他我孩子中文很好时,老人很高兴。我又说起美国这边很多新移民的子女已经不太会讲中文时,老人觉得好可惜,直说被同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