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多士]篇记载周公对商朝遗民说的一段话:'唯尔知,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从这里可知,殷先人的册、典是从夏朝那里继承并经过改造而后为商朝所用。[夏禹书]、[禹王碑]是夏朝文字,是夏篆。夏篆帖,正是夏朝的官方文字。为什么古代学者总是将夏、商、周三朝连在一起,相提并论,就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东西,那就是——相同的文字,相同的文化,相同的文明将它们紧紧的扭在了一起。龙山时代从年代学上看正处在夏朝之前,那么与其紧密连接的夏朝亦应有其文字使用,且应比龙山时代的陶符文字更为发展和进步。在夏代的考古材料中,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亦发现过许多“刻画符号”。“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这些情况表明,夏朝有文字使用,应当不是凿空之谈。
zt
19世纪初,一批被西方中心论洗脑、而醉心于重现“理想国”的希腊流亡者,不惜抛弃他们的故土母语,另外发明和发展了一种“自古相传”的语言文字,称之为“纯正希腊语”,而与西方大国——主要是德国和英国——虚构“古希腊”相呼应。而其方法则是,以那源自亚美尼亚的东正教希腊语为形式、作伪装,来包裹启蒙运动后的西欧的新语义〔主要是“汉语密码”(表意)——普遍通用概念。笔者另有专论〕。
随着“纯正希腊语”被入主登基的德国王子钦定,作为希腊国家的官方语言(1834年);一出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以“古装戏”为特点的语言闹剧,就在这个西方中心论的“试验场”开演了。
诸玄识:无中生有的“希腊文”祸害希腊一个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