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何必拿木匠与石匠比?

学过点建筑史的人,都知道“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道理。北方四合院注重防风保温,南方干栏式建筑防潮通风,黄土高原窑洞省材节能——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地理环境,而非技术上的不足。

教堂追求单体大跨度,是为宗教集会提供足够的空间;中国宫殿、庙宇则通过院落布局实现功能分区,而无需盲目追求跨度。事实上,赵州桥(隋代,37米单拱石桥)就证明中国古人并非不懂大跨度,而是根据实际需求作出选择。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榫卯、斗拱等工艺,实现了“墙倒屋不塌”的抗震性能,而非单纯追求大跨度。例如唐代佛光寺东大殿(857年)的梁架结构通过斗拱分散屋顶荷载,减少对墙体的依赖,是非常合理精巧的设计。

欧洲传统的穹顶石结构教堂,主要是依赖设计师的经验。Flying buttress, pointed arch等结构,尽管有反复试验优化,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建造过程中还是出现大量坍塌。直到 17世纪后,西方建筑才逐步应用力学计算,广泛系统化要到 18世纪后。

建筑的价值不在于“谁更先进”,而在于“谁更适应当地的实际条件和需求”。 为何因纽特人不建哥特式教堂?道理很简单:雪块比石头更适合北极。强行用欧洲古建筑来否定中国建筑,好比拿木匠与石匠比,没有意义。

如果你真喜欢“大而美”的建筑风格,建议参考泰姬陵改造自己的住宅。

所有跟帖: 

有什么证据表明赵州桥是真的?从来没人提过到了20世纪才找出来 -rmny- 给 rmn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7:36:27

铭文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师 的博客首页 (248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7:53:28

也许此赵州桥不是原来的赵州桥呢? -最接近太阳的人- 给 最接近太阳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02:22

铭文如果是和金字塔一样是伪造的呢? -rmny- 给 rmn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11:12

这个赵州桥,美国主子都鉴定了。你就别唧唧歪歪的了。 -新手庚- 给 新手庚 发送悄悄话 新手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5:14

洗脑洗没了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师 的博客首页 (9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37:25

恒河水配高跟鞋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师 的博客首页 (214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7:50:29

巴拉特营养液。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29:31

强行用中国古建筑来否定欧洲建筑,好比拿木匠与石匠比,没有意义。-赞 -最接近太阳的人- 给 最接近太阳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7:54:59

所以说伪史论反智呢。 -风铃99- 给 风铃99 发送悄悄话 风铃99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09:23

这跟伪史论有啥关系?东拉西扯,是反智的表现。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29:05

haha,挺冲啊,撤了。 -风铃99- 给 风铃99 发送悄悄话 风铃99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43:30

这倒也是,只是石建筑比木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09:43

陵墓多用砖石结构。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27:31

石匠和木匠,也有共同之处。比如都包含结构,都包含力学原理于其中。在某些方面,也是具有可比性的。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18:00

建议去看一下材料力学。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30:25

我发现,你一旦理屈词穷,就赶紧催促别人去读书,让别人去成为书呆子,然后你就自以为阿Q胜利了,自己就逃之夭夭了。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36:30

石材和木材的力学特性不同,设计和应用当然不同了。这很难理解吗?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39:01

石材和木材的力学特性,有不同也有相同。你不知道这个常识?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49:30

看来你真没学过材料力学。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4:47

你学过材料力学,也不知道木材和石材的异同,看来你的材料力学,是白学了。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8:43

你很无聊。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9:01:49

你很不谦虚。记住:骄傲,使人落后。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9:05:54

以当时实用价值,确实是就地取材、因地适宜优先;现在是讨论的是历史价值,用现代技术,什么“古迹”造不出来? -无名-1963- 给 无名-196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19:20

要说建筑的历史价值,什么也比不上陵墓。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26:36

“古 ”希腊建筑浓浓陵墓风格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师 的博客首页 (2374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29:38

我说过:中国古建筑地上少,地下多。 -无名-1963- 给 无名-196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38:25

也是,以前普通人的阳寿六七十岁,木屋就够了。但死人,如果没有战乱或者文革,可以躺上几百年,所以得用砖石建筑。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44:25

我最不理解的是把这么多钱(金银)埋进坟墓,哪怕留给自己的子孙也好嘛,毕竟国人是最爱祖宗的! -无名-1963- 给 无名-1963 发送悄悄话 (132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1:37

问问自己为什么?洛阳沉积层60米,罗马6米?西方考古之父挖哪哪有,别人就是挖不到。地上“遗迹”保存4000年?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46:53

那能证明什么?古罗马盛行火化,慕里除了骨灰什么都没有! -无名-1963- 给 无名-196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3:41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主要以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也叫文化层)为研究对象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8:52

法国有个人骨公园,为什么不火化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9:00:03

法国和古罗马是一个时代? -无名-1963- 给 无名-196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9:03:10

是古罗马文明不配传到高卢,还是吃人才是欧洲蛮夷本色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9:40:01

看过鲁迅的“狂人日记”没?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10:05:17

1991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也是国内唯一一个。 -新手庚- 给 新手庚 发送悄悄话 新手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49:4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