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换来的“第一桶金”

二 青春的印迹-----参与大串联见证文革

1969年新年到来后,普安县造反派宣布夺权成功,全县停止了对走资派的斗争运动,转为学习领会中共中央革命委员会精神和最新最高指示的学习活动了。

县革命委员会对普安中学被批斗的人员进行了处理:王校长一家、曾老师一家被允许留在普安中学,他们还被允许参加县委安排的各种学习和游行活动,给他们机会自觉洗心革面改造思想;谭淳老师一家和杨道楠夫妇被遣送到普安县城几十公里外的不同的农村去,要他们自觉接受贫下中农监督改造去了。

爸爸妈妈开始每天必须去参加革命运动,我和大弟弟不知道他们在革谁的命,也不关心他们在搞什么运动。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回家,只是不像闹革命以前那样上下班都很准时了。因为每个人都要用行动表忠心,他们有时候会很晚才回家。因为毛主席发表最新最高指示,县广播站会在半夜三更突然打开高音喇叭,通知大家起来去革命委员会大院(原先的县委大院)集中,造反派们会敲锣打鼓地带领大家在普安县城唯一的一条大街上通城一游。这种时候,爸爸妈妈会急匆匆地把半睡半醒的小弟弟送到木楼我的房间里,然后才去参加游行。被惊醒的我,能清楚地听到县委大院喧天的锣鼓声和近乎歇斯底里的欢呼声以及“毛主席万岁!万万岁!”,“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的口号声……

木楼里与我常常一起玩耍的孩子们,经历过父母被批斗的洗礼后,长大了不少。我们都在入学年龄,可是学校依旧瘫痪着,大家都没学可入。王校长家的年龄稍长我们几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四处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那时人们的工资发放已开始不准时,靠工资生活的人只能越发注意精打细算,计划开支了。我和大弟弟也开始想为节省家里的开支做自己 力所能及的事,不再像近两年前那样只会在院子里跳绳、跳皮筋、跳大海,追藏玩耍 了。

有一天,王田田(王校长的大女儿)告诉我,普安县公路养护段需要石子铺路,谁都可以去做此事,只要有锤子就行。田田姐告诉我,如果我想去,可以跟她的弟妹们一起去。王校长家的孩子们和曾老师家的两个儿子都去锤石子了,我和大弟弟也很想去,我们告诉了爸爸妈妈此事,他们很是支持,很快给我和大弟弟买了锤子和胶皮套子(这是一套锤石子用的工具,那时公里上需要的石子都是靠人工锤出来的,所以有人专门做这套工具出售),我们兴致勃勃地跟木楼里的同龄孩子们一起去公路边锤石子去了……

那些日子,我们每天上午很早就起来,吃了早饭后,用饭盒带上午饭就到盘水小学半山上的城郊公路上锤石子去了。我们锤了两周石子,手都锤起了水泡,最后一天量方收货时,我们才锤了不到五个立方米的石子。养护段来量方发钱的人按五个立方米付了我和大弟弟1块5毛钱,这是我和大弟弟此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第一桶金”,大弟弟表现得像个哥哥,自己拿了7毛,把8毛给了我。

那段时间我们还去帮公安局背过砖,公安局搞基建需要砖,我们从南山坡脚下的砖窑背砖到公安局,每块砖2分钱,我一次可以背3块,大弟弟可以背4块,我们一天可以背两三次。锤石子和背砖挣的钱是此生最早靠自己劳动挣到的钱,爸爸妈妈没要求我们把挣到的钱用来支持家用,而是让我们留着自己花。我把挣的钱花了几毛到街上的凉粉摊上,大弟弟一分钱都不花,他跟在幼儿园时一样,喜欢把捡到的所有东西都留着,他对待钱跟对待捡到的所有东西一样也留着。大弟弟自己用不知道在哪儿捡到的木板钉了个小木盒,把自己认为是东西的东西都放到木盒里藏着,妈妈常常笑说大弟弟有个“百宝箱”。那时大弟弟还不会跟我吵架,他会很得意地让我看他的“百宝箱”,他把自己锤石子、背砖挣到的钱与捡到的铁丝、钉子或牙膏皮等任何他认为是东西的都放在里面。

妈妈看到大弟弟向我展示自己的“百宝箱”时曾问大弟弟:

“眯豆,你留着那么多破铜烂铁做什么?”

大弟弟很认真地告诉妈妈:

“才不是破铜烂铁呢!里面还有钱。”

那些日子,没地方可以挣钱时,木楼里的同龄孩子们会隔三差五地邀约着去十几里外的产煤区背煤。在煤洞前花3毛钱能买到30斤煤块,在街上要花至少1块5毛钱才能买到。妈妈知道木楼里的孩子们去背煤后,回家告诉了我和大弟弟。妈妈告诉我们这不仅能节约家庭开支,也能让我们得到锻炼。大弟弟表示我们也可以跟他们一起去背煤,于是妈妈给我和大弟弟买了两个竹编背篓,我的小一些,大弟弟的稍大一点儿,我们开始跟同龄孩子们一起去背煤了。

爸爸在我们去背煤的日子,会起得很早为我和大弟弟做背煤前吃的早饭和带到路上吃的午饭。大弟弟告诉妈妈他有钱,要妈妈不用给我们买煤的钱。每次去背煤,大弟弟都会用自己百宝箱里的钱买煤。我们每次背3毛钱的煤回家,大弟弟总是让我背约五分之二,他背近五分之三。

到煤窑的路是下坡路,背煤回家时,走的是上坡路,我们要歇上几气才能走到坡顶的公路上。我们七、八个孩子,只有大弟弟歇气的时间最少,我们歇气时他常常埋头继续往前走一段,放下自己的背篓后就回头来接我,帮我把煤背到他歇气的地方后,他又继续往前走,到公路上他会再放下,回头帮我。到公路上大家会一起放下背篓吃午饭,吃饭时我们喜欢互相分享品尝别人带的饭菜,这是我们背煤的乐趣之所在。

背煤的乐趣持续了不久,参与的小伙伴们越来越少,我和大弟弟也没再继续了……

这是靠背煤卖维生的小煤窑工人,我们不背细煤,只背煤块,因买煤块比买细煤贵得多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介绍普安的照片,这条蜿蜒的山路,我和大弟弟还有同龄小伙伴们背煤时曾走过多次,几十年后的不同在于:那时路面是泥土碎石,现在铺了石板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