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9月9日凌晨1点多,一架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准备返回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机上乘客连同机组人员共138名。其中大部分乘客是在北京参加第二届亚非乒乓球友谊邀请赛的亚非各国体育代表团成员,还有一个以其外长为首的非洲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政府访华代表团。
在飞机起飞后不到4分钟,险情发生了。飞机第三台发动机失火。机组人员一边全力以赴采取灭火措施,一边紧急呼叫首都机场塔台,迫切要求空中放油后返航降落。首都机场负责塔台指挥的工作人员从地面也看到了这架飞机发生的情况。
在当时的条件下,放油返航是最有效的处置措施,但是由于飞机刚刚起飞,飞机上加满的20吨燃油必须放掉,否则飞机超负荷着陆,加上发动机还在着火,降落时很可能发生爆炸,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然而,当时的中国民航还没有一架飞机有过空中放油的经历,首都机场上空也没有划定空中放油区,究竟如何处理,谁也不敢轻易拍板。塔台当班管制员火速向所属值班领导汇报,但值班领导并不是业务主管,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心里也没底,便立即上报民航总局调度室和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值班室。民航总局和空军两个部门的值班人员同样不敢轻易表态,遂逐层上报,就这样一层一层请示、汇报经过了十几道关口后,仍旧没有人肯站出来给予明确指示。
心急如焚而又束手无策的塔台值班员张明亮决定给时任民航总局副局长的张瑞霭打电话汇报情况。
张瑞霭,生于1925年,是一名1941年入党和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参加过大小战斗百余次,包括解放战争时期的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三野战军10兵团28军82师246团3营教导员的任上被选调到空军第一航校干部班学习飞行,195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第13师38团任大队长、副团长。1953年调军委民航局任第一飞行大队大队长。从1954年起,为周恩来驾驶专机20年,是周恩来专机机长。曾任民航北京管理局局长、民航总局副局长。
张瑞霭在睡梦中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表,已经凌晨一点半了。张明亮在电话中简要报告了情况,张瑞霭立刻意识到了事态的紧急性和严重性,便当即下达明确指令,同意巴航飞机马上放油返航,并要求机场方面做好地面紧急抢救准备。
放下电话,张瑞霭火速驱车赶往塔台。当他赶到塔台时,飞机仍没有在空中放油,还在空中盘旋。
张瑞霭几乎是吼着对张明亮大喊:“为什么还不放油?想让飞机掉在跑道上吗?”
同样心急如焚的张明亮解释说:“我已经下令给巴航客机飞到北山3000米以上准备放油。刚才,我就放油一事最后请示了民航总局调度室,调度室的答复说总局的意见是三条:第一,北京是首都,不能发生放油的事;第二,放油会对北京产生污染,不能放;第三,如果一定要放,就让他们飞到海边去放。”
张瑞霭非常生气,对张明亮说:“情况紧急,不能再等。马上命令放油,如果出了问题,就说飞机放油是执行我的命令,我一人负责。”
张明亮即刻下达放油指令。巴航客机把多余的燃油放掉后,终于安全地返回首都机场着陆了。此时,飞机已在空中盘旋了33分钟。
就在张瑞霭处理完事情准备回家时,有人悄悄告诉他:“听说上级有指示,要追查是谁胆敢违反上级指示,擅自决定放油。”
巴航客机放油返航一事,惊动了周恩来。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主管周恩来警卫工作的杨德中给张瑞霭打电话,询问了有关情况。张瑞霭简要报告了事情前后经过。周恩来得知巴航客机放油事件的基本情况后,对此次事件表现出来的严重官僚主义作风非常震怒。
张瑞霭回忆说:“事情过了很久,我才了解到,当时层层上报的最后一道程序,停留在国务院总理值班室。在国务院值班室值班的张克智和王书明接到民航总局值班室的电话报告,权衡轻重,认为已经是刻不容缓,不能再逐层上报,于是由王书明马上直接通知到总理值班室。周总理得知此事,非常生气,立即叫值班人员回电话。周总理说:‘这种事情还要请示吗?应立即下令放油后返航降落,要绝对保证乘客和飞机的安全。’并要求值班员立即报告处理结果。得知此事已经安全处理后,周总理才放下心来。在对整个事件进行询问,掌握基本情况之后,周总理认为这是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在民航的表现,整顿这样一种作风已经事不宜迟,便决定在繁忙的日程安排中挤出时间,在凌晨召开紧急会议,整顿风气。”
9月10日晚上10时许,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召集解放军总参谋部、空军和民航总局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开会。开会的目的,除了要严厉批评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官僚主义作风,更主要的是要详细了解这种不可思议的官僚主义是怎么发生的,让大家吸取教训。参加会议的除有关部门的领导外,还有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空军作战部值班室、民航总局调度室、首都机场塔台值班人员等有关经办人员。
。。。。
周恩来说:“彭参谋,你是好心呀!不懂空军,还能给处长、部长甚至总部首长提出空军业务上的参谋意见。航空汽油燃点低,易着火、易爆炸,这是对的。可你不知道,恐怕在座的好多同志都不知道,飞机是在七八千米上万米的高空放油,油从飞机上放进大气内,很快就变成雾状,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油量就很少了。它又怎能谈得上着火和爆炸呢?”
当时很多人包括有些高级指战员都不知道飞机高空放油不会引发火灾的知识。周恩来当场问了张才千副总长和几位领导同志懂不懂这个道理。他们都说不懂。
张才千副总长说:“我感到事关重大,不懂又下不了决心。我害怕飞机在空中放油,把老百姓的庄稼烧坏了。”张才千的回答令全场与会人员忍俊不禁。
“你是真不懂呀,飞机高空放油后,油就立即挥发掉了。”周恩来也忍不住笑了。
周恩来严厉批评说: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
周恩来很严肃而严厉地批评说:“这简直是官僚主义!我们一些事情之所以难办,就是因为官僚主义严重造成的,真正害死人呀!层层上报,无人做主。张才千同志,你虽然同意放油,但你要追查民航总局指示放油的领导责任是不对的。你打了这么多仗,应该懂得打起仗来要了解情况,要尊重前线指挥员的报告,像这种重大的紧急情况,要尽快答复。你们倒好,不但不快,人家内行及时正确地处理了情况,你们还要追查放油的责任!你过去打仗很勇敢,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但在建设现代化的军队中,必须努力学习新知识才行呀!马宁同志你们是空军,应该说对这一件事是行家,然而也是不负责任,没有一个人表态可以放油,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还有民航系统的值班人员,对这一件事也应该是很懂的,可是也不做主,仍是一级一级往上报。这样报来报去,查来查去,把时间都白白浪费了,险些出了大事,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大家都是清楚的。巴基斯坦这架飞机上坐的都是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谊邀请赛的外国运动员及其他来宾。如果出了事,这还了得呀!必然影响我国的声誉。”
领导干部既要懂政治,还要懂业务技术,这是周恩来一贯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