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淮北人的故事,被拍进了纪录片!
1939年,诗人光未然写下:“我们要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80多年后的今天,《黄河大合唱》中的“必死”早已改为“必胜”。一字之变背后,中国经历了什么?
由新华社拍摄的抗战纪录片《砥柱中流》,今日全网推送。今天是中国共产党104岁生日,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砥柱中流的力量!
视频中提到了
一位叫沈忠明的烈士
沈忠明1905年出生于
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
1933年投奔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936年经同乡周树一介绍秘密入党
他是卢沟桥事变中
牺牲的第一位中共党员
1937年7月8日黎明,日军重兵包围卢沟桥回龙庙,企图抢占战略要地。时任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10连1排排长的沈忠明,作为中共地下党员,率领仅60余人的兵力,以6挺轻机枪、70条步枪、大刀,与配备4门山炮的400余名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他打红了眼,从受伤战士手中夺过机枪扫射,肩中子弹后仍挥大刀肉搏,最后被日军连砍两刀牺牲。”沈忠明烈士二儿子沈树敏曾回忆道。这场战斗中,全排除两人回城报信外全部殉国,沈忠明以32岁的生命践行了“以死报国”的誓言。

沈忠明烈士画像
抗战胜利后,沈忠明的入党介绍人周树一到山西省任太原市园林局副局长一职,在职期间他亲笔写了篇《共产党员沈忠明打响抗日第一枪》,自此揭开了沈忠明的英烈事迹。

周树一亲笔写的文章
文中写道“沈忠明英勇杀敌,身负重伤后,日寇又用战刀劈了两刀,壮烈牺牲。战斗一直打到天亮,日寇又假借谈判要求双方停火。卢沟桥保卫战人人均知是吉星文团长打响的,殊不知是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打响了第一枪,也是履行国共共同行动纲领自发斗争的具体表现。从此拉开我国全国抗战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沈忠明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2024年,淮北市烈士陵园为沈忠明等当地烈士集中立碑。

沈忠明革命烈士证明书
综合:新华社、大皖新闻
原标题:《这位淮北人的故事,被拍进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