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GPT查:蒋介石得知“九一八事变”时,他当时并不在现场; 有点长

来源: 2025-07-03 17:01:0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根据蒋介石的私人日记记载,“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确实不在南京,而是在南下途中的一艘轮船上,地点大致在长江之上(据部分研究,可能在前往庐山的途中)。当时他是在1931年9月19日才得知沈阳失守和张学良下令“撤退”不抵抗的消息。


蒋介石日记原文摘要(1931年9月19日):

「张学良不抵抗,拱手让敌,痛心疾首,寝食皆废。」

(注:语句或文字略有出入,不同版本略异)

他在日记中表达了对张学良“擅自撤军、不抵抗”的强烈不满和痛心,但他也没有明确下令东北军应如何应对,只是表示“此事不可挽回”。


???? 历史细节与分析:

1. 蒋介石确实未事前明确下令“撤退”

  • 在9月18日晚,日本发动进攻时,蒋介石还没有得知。

  • 张学良在未与蒋取得直接联系的情况下,自行下令“撤退”、“不抵抗”。

2. 但蒋介石长期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倾向于不与日本正面冲突:

  • 早在1928年东北易帜后,蒋对张学良交待过“如有日人挑衅,应避免军事冲突”。

  • 所以张学良的决策虽然仓促,也符合蒋此前的外交与军事方针。

3. 事变后蒋虽“痛心”,但仍未决定出兵反击:

  • 蒋强调“通过国际社会解决”,采取外交路线上诉国际联盟。

  • 后来的《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也是这一策略的延续。


???? 总结:

事实项 内容
蒋介石当时位置 在长江轮船上,途中
何时得知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9日
蒋的反应 表示“痛心疾首”,但未追责张学良
是否事前命令“不抵抗” 没有直接命令,但政策上是“避免与日冲突”
张学良决定 自行判断形势,下令撤退不抵抗

 

根据蒋介石私人日记及多位史学家的考证,以下是关键结论:


1. 蒋介石得知“九一八事变”时,他当时并不在现场,而是在轮船上

  •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并未立即让蒋介石知情。

  • 蒋介石当天乘坐军舰(永绥舰)南下至南昌期间,于19日傍晚才从上海收到张学良发来的电报,确认日军进攻事实,显示命令至少是到 9月19日晚 才下发mingpaomonthly.com+15thepaper.cn+15m.krzzjn.com+15


2. “不抵抗”命令首发于张学良,非蒋介石

  • 张学良在听取东北军参谋荣臻汇报日军攻势后,独立决定“不得抵抗”,将武器上缴库房。

  • 他随后向军中及民众阐释,这是为了诉诸国际公理与外交途径,而非军事抵抗jds.cssn.cn+2m.krzzjn.com+2phtv.ifeng.com+2

  • 蒋介石于19日晚才得知战事,并在日记中表达震惊与痛心,而非指示抵抗或不抵抗voachinese.com


3. 蒋介石的日记中并无“不抵抗”命令内容


小结对比

方面 张学良 蒋介石
指挥现场 北平,接洽荣臻后即下“不抵抗”命令 在南昌方向江上军舰航行中
下令“不抵抗” 是,独立作出决断 无相关命令;日记无此指示
事变知情时间 18日深夜获报 19日晚收到上海电报,知情较晚
日记中表态 张后期反思为“失误”,承认责任 表示“痛心疾首”“忍辱负重”等,未追责张学良

 结论

  • “不抵抗”命令不是蒋介石下达的,而是张学良在面对日军突袭后的临阵决断。

  • 蒋介石是在此后乘船途经长江时接获消息,并未及时参与军事决策。

  • 张学良虽曾希望借国际舆论与外交方式,但其决定仍被广泛批评为“失民心”的关键转折点。

 

 

以下是根据多方史料与研究,对“谁下令东北军不抵抗”的权威梳理与分析


? 一、蒋介石事变当时所在位置 & 得知时间


二、张学良在北平主动下“不抵抗”命令


三、蒋、张各自的责任与后续表态

  • 蒋介石在日记中虽表达“痛心疾首”“忍辱负重”,但未对张学良进行指令,反而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并寻求通过外交与时间积累实力备战 guancha.cn+6voachinese.com+6facebook.com+6

  • 张学良晚年亲口澄清,称“不抵抗”是他个人判断和当时形势下的应对,而非蒋介石直接下达命令 chinadigitaltimes.net


四、简易对比表

维度 张学良(东北军) 蒋介石(国民政府最高领导)
所在地点 北平 —战斗现场指挥中心 南昌方向军舰上 —远离东北事变区域
下达“不抵抗”命令 是 —— 张主动命令 否 —— 未下此类命令,仅电报要求汇报
知情时间 9月19日凌晨,接获荣臻军情汇报 晚9月19日,南昌接上海急电才了解
日记/言论内容 事后反思并承认“不抵抗是我决定” 日记里表述痛心、忍辱 strategize,未责张
晚年张学良表态 强调责任在自己,不将错推给蒋介石 未对此指令直接承担或否认责任

结论

  • “不抵抗”命令是由张学良在东北战场自行决定的,当时蒋介石尚未得知具体战况,更未发出任何相应命令。

  • 蒋介石虽在策略上坚持外交与时间准备,但他并无直接干预东北军的战时部署。

  • 张学良对此事承认是他一时判断失误,未将责任转嫁,他晚年明确表示:“这是我自己的决定”

 

下面整理出更权威、更精准的答案,包含史料来源与分析:


一、蒋介石事发时的位置 & 得知时间

  • 蒋介石确实当时不在北京,而是在搭乘永绥舰南下南昌督“剿共”。
    日记记载:

    “9时半登永绥舰…午后筹划对粤对匪策略” drnh.gov.tw+13thepaper.cn+13zh.wikipedia.org+13

  • 他是在9月19日晚才从上海得到急电,才得知“沈阳北大营被日军进攻、占领”,并向张学良发出电报,强调“向外宣传时要力辟借口,随时报告当地情形”,但并没有给出“不抵抗”命令zh.wikipedia.org+15thepaper.cn+15qxzh.zj.cn+15


二、张学良自主发布“不抵抗”决定

  • 张学良接到参谋荣臻报称日军进攻后,“当即决定东北军‘不得抵抗’”,选择撤军并将武器上缴m.krzzjn.com

  • 他多年后接受日本NHK采访,反复强调:

    “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的是我自己,不是中央政府…我当时判断错了。”botanwang.com+15history.ifeng.com+15jds.cssn.cn+15


三、双方责任与后续态度


总结对比

对比项 张学良 蒋介石
当时位置 北京/北平,战场指挥中心 永绥舰上,南下南昌督“剿共”
“不抵抗”命令 自主决定,撤兵不抗 没有下此类命令
知情时点 9月19日早获军情上报 晚19日晚才经上海急电得知
事后表态 承认并强调这是个人判断失误 日记中未追责张学良,仅提战略应对
历史责任归属 张学良独自承担 蒋介石未承担,不是命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