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年,55岁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生病了,为他治病的是由12位御医组成的医疗专家组。这群高级别专家对国王进行会诊后,制定了一套堪称欧洲医疗史上最震撼人心的治疗方案。
御医们首先施展的就是放血疗法,这个在欧洲风靡千年的万能疗法从来都这样被寄予厚望,他们“在国王肩膀上拔罐,并实行划痕法,放出8盎司血液(约半斤血)……”
随后配合放血疗法进行的治疗,是同样风靡欧洲的催吐、催泻和灌肠疗法,御医们“给他喂下高浓度的催吐剂,可是国王只能喝下少部分”,于是他们又相当尽责地喂国王“喝下足够的量以及强泻剂,再佐以一系列的灌肠”。
然而意外出现了,国王经过这两步经典疗法的救治后,不仅毫无起色反而奄奄一息了。御医们随即对国王进行急救,他们剃光国王的头发,然后在他头皮均匀涂上起疱剂,这是一类旨在引起身体中毒和糜烂的毒剂。
涂完起疱剂之后,御医们紧接着“要来一块烧红的铁块进行烧灼术……”
生病的痛苦与可怕莫过于此了,原本只是得了轻度中风的查理国王,在一顿操作猛如虎的医治下,不得不拼尽最后一丝气息去做死前忏悔,然后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这并非是戏说,而是欧洲医疗史上无比鲜活而真实的事件,它真切地发生在高贵的国王陛下身上。整个事件中没有什么阴谋,国王陛下临终前享受到的就是欧洲医疗最全力的救治,人们都相信他的死是上帝的决定,12位竭尽全力的御医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1791年,奥地利音乐学家莫扎特也在放血疗法中不治身亡,死因是失血性休克。同样在放血疗法中不治身亡的还有1799年的美国总统华盛顿,他的放血量达到了近2500mL(约五斤)……
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时代,欧洲理发师们的顶上功夫有了新的用武之地,那就是为病人操刀放血。如今理发馆门前的红蓝白三色旋转彩筒,就是历史上欧洲理发师投身人类医疗事业的光辉见证,红色代表动脉血,蓝色代表静脉血,白色代表止血纱布。
19世纪上半叶,面对霍乱、瘟疫、流感等传染病在欧洲的流行,放血疗法毫无悬疑地没有表现出身为万能疗法的疗效担当,反倒是很多患者在被放血后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这很难不引起人们对这一疗法的不满。
随后,相继有人用对照实验的残酷结果证明:放血最显著的疗效是增加病人的死亡率。
先是一位名叫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英国医生,他将366名患病的士兵平均分成三组,只对其中一组采取放血治疗。治疗的结果是放血组死亡35人,不放血的另外两组分别死亡2人和4人。
接着在1840年,在结束了对2000名病人历时7年的观察后,法国医生皮埃尔·路易公开了他的结论:放血疗法对治疗肺炎和发热性疾病完全无效,并且在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时都会明显增加病人的死亡率。
十九世纪是西方医学的终章,也是西方医学的起点,从一穷二白到一统世界,西方医学对工业科技的搭车如同一场改朝换代的历史大戏。
主要参考资料:《中外医学发展史》(胡红一),《剑桥医学史》(罗伊·波特),《西方医学简史回顾及其哲学思考》(李文辉,刘颖),《盖伦放血疗法研究》(柳雨),《国外放血疗法历史探讨》(杨杰科,焦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