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廢除漢喃(漢字與喃字)與拉丁拼音化(转载)

在东亚文化圈中,曾导入科举制度并以“小中华”自居的国家有越南与朝鲜两国。

 

1882年,法国殖民者占领河内,在对越南进行殖民统治的初期,法国人便开始了根除越南知识阶层中的传统思想的工作。当时的越南,统治阶级以外的普通民众大多数是文盲,趁此机会,法国殖民者故意将人们对汉字的印象复杂化。他们声称汉字是特权阶级用来统治平民的遗物般的工具,幷煽动、离间民众对传统文字的态度,让人们必须使用所谓简单易学的平民文字,至此,废除汉字、专用拉丁字的运动成功开展。这场运动得到了越南的左派的拥护,其成为了法国殖民者的越南语拉丁化运动成功的莫大助力。

 

西元939年,吴权建立了越南的独立王朝以后,历代政权都没有盲目地排斥中国文化。尤其是11世纪初越南文化蓬勃发展的李朝时期,越南引进了大量中国文化。除了科举制度以外,也导入了各种中国的法制度,构筑了一个古代中国式的国家形态。位于东亚文化圈的越南至今仍保留了许多具有东亚特色的冠婚丧祭等传统。

 

20世纪中叶以前的越南文书主要由两种语言写成。一种是被称为“汉文”的自古代中国传入的古汉语文言文,其为完全意义上的书面语言,与人们在日常交谈中使用的语言不同;另一种是汉字与民族文字喃字混合书写的“汉喃文”,其为用来记录日常生活的口语的越南语的书写系统。历史上,除了胡朝和西山朝,其他各个时代的统治阶层和一部分知识阶层大多用汉文书写正式场合的文书;而普通民众和一部分知识阶层则常使用汉喃文。在有着这样的历史的越南语中,60%以上的词汇都是以越南汉字音“汉越音”发音的汉源词(汉越词)。根据法国汉学家昂利·马伯乐(Henri Maspero)的研究,汉越音为基于9世纪前后唐代长安方言的汉字音。

 

现在被称为“国语字”的越南语拉丁拼音文字源于17世纪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德罗(Alexander de Rhodes)所编纂的《越南语-拉丁语-葡萄牙语辞典》内的表记法。1885年,法国统治者在越南以稍具伪善性和讽刺性的“正书法”的名义开始强行推广拉丁拼音文字。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越南语的拉丁拼音化的推行过程中幷没有受到强烈的反抗。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殖民地政府、独立运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共产党这三者间一致的利害关系。殖民地政府为了提高统治的效率,独立运动势力为了“扫除文盲”(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9年的报告和中华民国[台湾]内政部2007年的资料,越南[2009年]的识字率为90.3%,而使用汉字的日本[2009年]、中国大陆[2009年]、台湾[2007年]的识字率分别为:99.0%、93.3%、97.6%,皆高于使用拉丁拼音文字的越南。提高识字率的最根本方法应该是加强教育。以牺牲原有文字来换取识字率的提升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往往得不偿失。)并强调与中国的不同,共产党则为了扫除旧文化而便于树立新的共产主义文化。出于各自的目的,此三者都接受幷推广了废除汉喃与拉丁拼音化的主张。

 

新的表音文字虽然可以比较容易地记录语音,却无法像意音文字的汉喃那样满足人们更高的文化需求。越南语中有60%的单词是由被称为“汉越词”的汉源词汇构成,它们在一夜间被换成拉丁拼音文字后,非但没有像期待的那样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反而降低了人们的学习热情。最后导致大范围的知识水平不足现象的产生。汉字在很多社会领域里被排除,其中,高等教育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一味的埋头于排除汉字,而对高等教育教材的相应的新的方式方法的探讨幷不充足,时间上也非常窘迫。而对于文盲率较高的平民阶层来说,在他们尚未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的时候,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汉喃就被彻底废除了。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名字的具体意义,家谱读不懂,也常把本国的历史文献当作是外国的文献。结果,现代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割离,现代的越南从其历史中分离。而共产主义思想则乘机在社会中下阶层中渗透,最终引起复杂的战火。

 

1945年之前的越南,在法国殖民者废除了与汉字相关的各种类似科举的考试之后,多数学校仍然开设汉字相关课程,平均每周1到2节。虽然课程数寥寥无几,但这已经足够让人们读懂汉字、讲地地道的越南语、写规范的越南文字,幷让那种文字所承载的传统精神塑造人的性格。在南方(前越南共和国),1975年以前,他们对中学生提供汉文(非现代汉语)课程,幷使用过很好的教学资料,除了2门必修的外语课英语和法语以外,每周教授1小时的汉文课程。

 

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之后,汉字喃字及其相关教育在越南近乎灭绝,只有极少数的老年人以及从事历史、古文等研究的专业人员才对汉喃有一定的了解。与北朝鲜类似的是,越南民主共和国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提倡改造本国语言中原有的汉源词,为数不少的汉越词被生硬的替换为固有词(纯越词),比如汉越词“phi c?(飛機)”被替换为纯越词“máy bay(????????)”、汉越词“ti?m thu? t?nh(潛水艇)”被改为纯越词“tàu ng?m(艚沈)”等。汉喃的废除加上对汉越词使用的抑制,致使现在的越南语的误用情况很严重。“y?u ?i?m(要點)”被误写成“?i?m y?u(點夭)”(“弱点”的意思),“c?u cánh(究竟)”被误写成“c?u giúp(救????)”(“救助”的意思),甚至有一些文人也会把“khi?m nhã(欠雅)”误写成“trang nhã(莊雅)”。许多文科专业的学生却只有浅薄的词汇知识,甚至不知晓与学校相关的最基本的词汇,如h?c phong(學風)、môn phong(門風)、??ng song(同窗)、??ng môn(同門)等。

 

近年来,随着越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一部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提升。恢复汉喃教育的呼声也开始出现。胡志明市国家大学语言学教授高春灏(Cao Xuân H?o)曾表示“从语言学角度看,越南语使用罗马字表记幷不合适,舍弃了汉字和喃字,是文化上的损失”,幷主张在初中和高中进行义务汉字教育。2005年7月,当时的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在访问中国时曾表示“我们认为拉丁文字有一定便利,但同时也越来越显示出不利的一面。十九世纪前的我们的文学,年轻一代越来越看不懂。……让越南年轻人学习认识汉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010年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的教授段黎江(?oàn Lê Giang)也发表文章表明恢复汉喃教育的重要性,幷提出了参考日本、韩国的渐进式开展汉喃教育的提案。经济的发展以及汉喃政策的缓和,使得近年在新建或修缮传统建筑时也常见到新造的写有汉喃的对联、匾额、石碑、钟铭等。现在,也有不少越南人从国际竞争力方面考虑对汉喃教育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会读写汉字,不仅在中国大陆,在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也可以通过笔谈进行交流和沟通,而舍弃东亚共同文字的汉字是对国际竞争力的削弱。另外,由于实际生活中的越南语能力不足的问题的出现,2010年开始,岘港(?à N?ng、沱灢)等城市的初级中学开始实验性的实施汉喃教育。

所有跟帖: 

这种文章就是从国人的角度。quora有讨论,越南人说没什么问题 -晚春就是牛- 给 晚春就是牛 发送悄悄话 (78 bytes) () 05/31/2025 postreply 14:34:15

越南语拉丁化后造新词的能力下降了。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31/2025 postreply 19:26:3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