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首之 登越王台怀古
越王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内的卧龙山,始建于公元前490年。南朝梁任昉《述异志》卷上记载:“吴既灭越,栖勾践于会稽之上,地方千里。勾践得范蠡之谋,乃示民以耕桑,延四方之士,作台于外而馆贤士。今会稽山有越王台。” 按《越绝书》的说法,其规模很大,“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五尺三寸,溜高丈六尺,宫有百户,高丈二尺五寸”。唐诗人李白游越州时,曾写《越中览古》:“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南宋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知府汪纲在旧址上重建越王台。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知府俞卿看到府治久圯,便在旧基上重建,把大门易为洞门,成为今日越王台的台基。之后,又在洞门上建楼,为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乾隆《绍兴府志》中把此处取名为“府头门”,此乃今日越王台之前身。
1937年,民国时期著名的抗日县长贺扬灵出资重建越王台,同时也修复了越王殿和文种墓。据说,贺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第四十一世孙。贺还是武汉三才子之一,著有《古詩十九首研究》等。1935年,贺扬灵出任绍兴县县长,浙江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贺还重修记念鉴湖女侠秋瑾的风雨亭,为杭州岳武穆庙题写“浩然正气”匾额,以激励民族抗战士气。1942年,任浙西行署主任的贺扬灵还参与救助了参加杜立特特别行动(空袭东京)的大部美军飞行员。1945年,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行辕主任的贺扬灵,代表民国政府出席了在浙日军的受降仪式活动。
1939年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以清明节探亲祭祖扫墓为名绕道浙江,于3月28日辗转千里来到绍兴。 当晚,在龙山越王殿(今府山公园越王台里)举行的绍兴各界人士参加的大会上,周恩来发表了演说。他在演讲中不时以绍兴先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为例,激励大家发扬民族气节,进一步团结抗战到底。周恩来还在贺扬灵的陪同下视察了绍兴的抗日工作。当周看到绍兴军民抗日士气极其高涨,就对贺的工作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并称赞贺“能干善战”。同年,越王台连同越王殿均遭日寇飞机轰炸被毁。
1981年,绍兴市政府利用原来的砖砌台基,重建越王台。台上新建五开间单檐歇山顶水泥仿木结构,通面宽23米,进深12米,四周有回廊。建筑雄浑,气象开阔,为越州城内登临之胜。新修建的越王台为五开间单檐歇山式建筑,上面悬挂着书法家沙孟海所书“越王台”三字匾额。台上还有明代文学家徐渭的一副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画图;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八百里湖山”指的是鉴湖,而越王台侧长期是绍兴府衙所在地,故称“十万家灯火”之归宿。
宋《宝庆会稽续志》载:“越王台,按《祥符图经》云,在种山东北,种山盖卧龙山旧名也。” 卧龙山,后因文种葬于山上,所以又称种山。现在也称府山。《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有这样的描述:“勾践心念会稽之耻,欲立城于会稽,迁都于此,以自警惕,乃专委其事于范蠡。蠡乃观天文,察地理,规造新城,包会稽山于内。西北立飞翼楼于卧龙山,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外郭周围,独缺西北,扬言:‘已臣服于吴,不敢壅塞贡献之道。’实乃图进取之便。”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吴王夫差败勾践于夫椒(今江苏太湖椒山)。勾践派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向吴求和。越王勾践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任用文种和范蠡,开始卧薪尝胆,秣马厉兵,为复仇做准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后范蠡持纵横之术煽动吴国与晋国、齐国中原争霸,无暇顾及越国。而勾践则卧薪尝胆、亲自耕作,委曲求全、礼贤下士,赈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终于使得国力大增。
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会盟之际,征伐吴国,俘获吴国太子友。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越国再度攻打吴国,在笠泽大败吴军。吴国自此一蹶不振。 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越王勾践通过卧薪尝胆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掉了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
范蠡,字少伯,越国大夫。越破吴后,被勾践拜为上将军。范蠡本是楚国人,早年被文种看重并提拔。破吴后,文种对勾践仍忠心耿耿,而范蠡却早已看透。他给文种留书后,激流勇退,自与西施弃国而去,泛舟五湖。而文种未听劝告,故引来杀身之祸。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文种,字子禽,越国大夫,是越国为数不多的治世能臣。其死后葬于卧龙山上,因此此山也被称为种山。《越绝书》记载:“种山者,句践所葬大夫种也。”《吴越春秋》亦载:“越王葬种于国之西山。” 墓为圆形,下为石砌,上为封土。墓前有碑,上书“越大夫文种墓”,有单檐歇山式碑亭。
多年前去上海金山石化公差。周末闲来无事,遂决定去上海周边旅游消遣。尝闻绍兴古城,人杰地灵,特到会稽一游。曾登临绍兴市越城区府山公园之古越龙山。越王台上,凭栏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吴越兴衰,近在眼前。终有感而发,遂赋诗一首。
五律 登越王台怀古 (平水韵)
勾践龙台峙,姑苏王气收。
卧薪砻越甲,尝胆断吴钩。
潮浸子禽冢,苔沉范蠡舟。
兴亡多少事,不尽海东流。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