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期
[编辑]1909年农历正月十五刚过不久,邓被送到本村私塾发蒙念书,当地人称“翰林院子”,是邓时敏修建[10]:23。六岁转入协兴镇一家较大之私塾[36]:18。私塾先生邓绍明对同辈邓绍昌说,孩子名叫“先圣”对孔子有些不恭,自作主张将“先圣”改为“希贤”,邓绍昌认可[10]:24。邓毛笔字作业常被先生画大红圈圈,常得到母亲奖励煮鸡蛋[10]:24。邓在私塾念一年多后,邓绍昌决定把邓送到在协兴场开办之初等小学读书,离邓家大约2公里,由当地曾留学日本之革命党人胡光白和邓绍昌等创办起来,属于新式学堂[10]:24-25。邓懂得孝敬大人,在家里经常帮母亲干家务和照看弟妹,时常背诵诗文给姐姐弟妹听[10]:26。1915年下半年,邓考入县立高等小学[10]:28。
1918年高级小学毕业[37]:11。1918年夏,邓考入位于县城西秀屏山下之广安县立中学[10]:29。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发表“劳工神圣”演说,很快在社会上尤其是青年学生中流传;随后出现“工学会”和“工读互助团”等团体,主张亦工亦学、亦工亦读,工读结合、学问和生计结合,消灭劳心与劳力之差别,改造中国和世界;“工读主义”思潮带有空想和改良主义,推动不少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10]:34。
1919年五四运动后,邓小平同全校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活动,他当时只有“工业救国”思想,希望能到法国去一面做工、一面求学,学点本事回国[38]:2。6月以后,由于学校已罢课,加之暑假即将来到,邓决定离校回家,等秋季再回校上课;邓回到家里不久,邓绍昌从重庆捎回口信,使邓去重庆报考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0]:31。9月,邓和远房叔叔邓绍圣及同学胡明德(又名胡伦)同行[10]:35。邓15岁,与只比他大3岁的族叔邓绍圣一起离开广安[11]:16,22,往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0]:37,邓是当时班上年龄最小的学员[11]:14。学校共招收学生110人,分为初级班和高级班,学制均为一年[10]:37。邓后来称,预备学校当时在重庆已算是最高学校,不容易考进去[10]:37。
1920年7月19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在重庆总商会举行毕业典礼,83名学生获准赴法,其中37人为自费生,邓是其中一位[10]:38-39。1994年5月邓垦称,这时邓家境已“日渐困难”,“到法国的路费百多元的筹集,都不容易”[10]:39。8月27日,邓等83名学生登上“吉庆”号客轮,8月28日启航沿长江东下,9月6日到达上海暂住“名利”大旅社[10]:39-41。9月10日,邓等80多名重庆学生登上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9月11日起锚[10]:42-43。10月19日[36]:20,抵达法国马赛[38]:2。
1964年2月16、17日,邓同泰国前总理乃比里谈话:“其实我们当时去法国,也只是抱着一个‘工业救国’的思想。当时我才十六岁,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就想出洋学点本领,回来搞工业以工业救国。”[10]:33-34邓愿意去法国,认为自己能够谋生,可以减轻家庭负担[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