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例子,陈禹山关于张志新的长篇通讯《一份血写的报告》里,也没有写出最惨痛的事实,用“惨无人道地剥夺了她用语言表达真理的权利”代替“张被割喉管”的细节,可能还隐掉其他一些细节。 但这篇文章对宣传张的事迹功大于过。
作为一部介绍陈老的作品,即便不完美,如果没有大错误,是否也是“有聊胜于无”?
所有跟帖:
•
我在第一时间就读了陆著,但在多年后读了《柳如是别传》才了解陈先生。
-冯墟-
♂
(0 bytes)
()
05/08/2025 postreply
14:26:21
•
啊,理解了。是的如果能把这部分加进去,书的份量是会更重些。
-weed123-
♀
(0 bytes)
()
05/09/2025 postreply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