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反”运动与“抗美援朝”(61)
关于成立亚洲共产党情报局的暗斗
一九四八年,毛泽东曾向苏联提出过他想成立亚洲共产党情报局的意图。毛泽东要成立亚洲共产党情报局,目的是想与苏共争夺区域内各国共产党的领导权。而将北朝鲜纳入情报局则是中苏斗争的焦点。
关于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要从列宁成立的第三国际解散说起。“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推动世界革命,一九一九年三月二日列宁在莫斯科成立第三国际,作为全世界共产党的领导中心。中国共产党就是在第三国际的具体帮助下建立,并作为第三国际的一个支部开展活动的。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且瞬息万变,第三国际遥控指挥,所发出的命令或提出的意见大多不是与实际情况对不上就是过时了,成了瞎指挥,给各国革命造成了伤害。这样就逐渐产生了第三国际是否还有存在价值的问题。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二日,时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的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与苏共中央领导人在讨论第三国际的问题时一致认为:“在现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把各国的运动引向一个国际中心,而是把重点放在每个国家中的运动及其领导,竭力使各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得到发展,使这些党善于由他们自己来领导本国的工人运动,善于由他们自己来确定自己的战略、策略和组织,在完全和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的同时为本国的工人运动担负全部责任”。也就是说,应该放手让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领导本国的革命斗争。这是导致第三国际最终解散的原因之一。
解散第三国际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九四一年六月爆发了苏德战争。苏联原本是与希特勒德国狼狈为奸的一对侵略者。当时这两个国家一个标榜共产主义,一个标榜国家社会主义,意气相投。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德国与苏联秘密签订了一个旨在瓜分东欧的《互不侵犯条约》。首先被开刀的是波兰。《条约》签订后仅一个星期又二天,德军就在九月一日挥兵入侵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德军将波兰军队压迫到波兰东部。然后苏联红军在九月十一日从东部发动了对波兰的突袭,从背后捅刀子。九月十七日,苏军与德军会师布列斯特,波兰灭亡。苏联与德国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为界瓜分了波兰领土。同年十一月,苏军又出兵百万入侵人口只有二百万的芬兰。芬兰奋勇抵抗,但寡不敌众,最后芬兰被迫割地赔款。为了削弱波兰人的反抗能力,一九四〇年三月,斯大林又下令把被苏军俘虏的波兰军官和知识分子等二万多名精英从数个集中营集中到位于苏联斯莫梭斯克西边的卡廷森林杀害。一九四〇年夏季,当德国正在入侵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并与英军作战时,苏联则挥军入侵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通过操纵选举强行吞并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小国。那时候,苏联与纳粹德国可谓是一对横行欧洲的恶狼。但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六月,情况发生了突变。德国原本就有攻击苏联的计划,此时由于久攻英国不下,就突然反过头来对苏联发动了侵略战。德军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三百多万兵力对苏联发动“闪电战”。在战争最初的十八天内,苏联就损失了二千列火车的军火,三千门大炮,二千架飞机,一千五百辆坦克,有三十万苏军被德军俘虏。苏联不得不由此开始艰苦的“卫国战争”。
当时,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认定纳粹德国是最危险的敌人。虽然实行共产主义的苏联过去也被美英等国视为敌人,但当苏德战争发生以后,他们开始转而认为团结、利用苏联的力量去打击共同的敌人德国是正确的方针。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十月起,美英就开始对苏联提供大量军需物资援助,从飞机、坦克到铜、铁、合金、机床、化工原料,以及吃的、用的,品种多达七十多个。从某种程度上讲,当时的美英已成了苏联唯一的救命恩人和反“法西斯”德国的“战友”。国际形势起了这样大的变化,而苏联的处境又是这样险恶,莫斯科开始意识到它必须寻求与美英等国建立长期和稳定的同盟关系,才能击败德国,免除亡国的危险。在这样的形势下,苏共领袖们感到第三国际——这个专门煽动造美英等国资本主义反的机构若还继续存在,非但不合时宜,也令他们在与英美等国打交道时感到尴尬。这样,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终于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五日作出解散第三国际的决定。
我对苏联在二次大战初期的作为说了这么多话,目的是要大家明白苏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法西斯国家;这样侵略成性的国家也不可能奉行所谓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将苏联列为反法西斯国家实在是美英政客们的短视和投机政策所致。斯大林对内严厉整肃异己,滥杀无辜,对外侵略扩张,比起希特勒来也并不好多少。希特勒的名声之所以这么臭,主要是他杀的人大多是犹太人。而犹太人是世界性民族,这个民族聪明、坚韧,在全世界有极大影响力,二战后对希特勒罪行做锲而不舍的揭露,因此希特勒的罪行才广为人知。但相对于斯大林的罪行,世界各国对他的揭露就远远没有那么透彻。尤其在中共控制下的中国,斯大林一直是被作为正面人物宣传的。许多人只知道斯大林是二战反法西斯的英雄,而不知道他与希特勒狼狈为奸所干的坏事;许多人只知道赫鲁晓夫反斯大林,是个阴谋家、修正主义头子,却不清楚赫鲁晓夫为什么反斯大林。其实,全面客观地了解斯大林,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在历史上曾经引时代潮流一时的共产主义是怎么一回事,对于朝鲜战争中的一些事,乃至后来所谓的“反修斗争”,都是有帮助的。可惜在中共的宣传中,很多事情的是非是被颠倒了的。
下面言归正传。毛泽东对解散第三国际的反应是很迅速的,而且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这等于拿掉了箍在他头上的一道“紧箍咒”,搬掉了压在他头上的一尊“菩萨”。五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在延安专门召开的干部大会传达了关于解散第三国际的文件。毛泽东在讲话中一方面表彰第三国际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做出过“极端巨大的功劳”,另一方面强调:“革命运动是不能输出也不能输入的。虽然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发展,乃是由于中国本国有了觉悟的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虽然还只有二十二年的历史,但却进行了三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刊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八日《解放日报》,转引自一九六八年武汉版《毛泽东思想万岁》。)不难看出,毛泽东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否认了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功劳,对苏共以第三国际为工具指挥各国革命的做法也是否定的,中国革命所有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取得的。而他后来在“延安整风”中敢对王明开刀,是因为有了上述这个背景。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提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之指导方针,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但第三国际解散后,一个立即出现的后果是莫斯科与各国共产党的联系削弱了,不少国家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削减了。二次大战后,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等一些国家在重组政府时共产党都被排斥在政府外。而发生了这样严重的情况,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事先事后竟都没有向莫斯科做过报告。因此之故,莫斯科又开始考虑要重建类似第三国际的组织,以加强对各国共产党的联系和控制。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二日,莫斯科成了联共(布)中央国际情报部,负责与各国共产党的联系,贯彻苏共的意图。但这个情报部的职能,类似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只能起一些“对外联络”的作用,最多是给一些“指导意见”,不能领导其他国家共产党。因此苏共又在一九四七年九月二十七日,集合苏、波、南、罗、匈、保、捷、法、意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在波兰开会成立了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取名“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虽然这个机构取名“情报局”,但起的作用与“第三国际”一样,除了指导全球共产主义运动,也是领导欧洲共产阵营与西方对抗的司令部。
前面提到一九四一年季米特洛夫与苏共领导讨论解散第三国际时,一致认为要让各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得到发展,这无疑鼓励了各国共产党的独立倾向。而欧洲九国情报局的成立,又使各国共产党内那些想搞独立而又想搞区域性“山头”组织的人,未免也有些新的想法而蠢蠢欲动起来。在一九四七年夏至四八年春这段时间中,先后有匈牙利共产党领导人拉科西提出在布达佩斯召开多瑙河流域国家共产党代表会议的建议,丹麦和挪威共产党提出召开北欧国家共产党代表大会的建议,联共(布)驻世界青年民主联盟代表切乔特金娜提交了关于建立东南亚共产党联合组织的报告,巴勒斯坦、土耳其和伊拉克共产党提出了关于召开阿拉伯国家共产党代表会议的建议。一时间区域性“小山头”有纷纷欲起之势。无疑,这些“建议”在莫斯科看来都是“离心离德”的表现,是不愿见到的。因此所有这些建议都被斯大林严词拒绝。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在香港、上海也有类似消息传出。有报纸报道说,满洲、蒙古、朝鲜、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共产党在中国哈尔滨召开筹建东亚共产党情报局的会议。消息还说会议主席是毛泽东派出的代表李立三。这个消息不久被证实是假消息,但问题是这个假消息是谁散布的呢?散布这个消息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当时的苏联情报人员认为这是中国国民党造的谣。但我则认为这极可能是中共自己放的空气,目的在试探斯大林的态度。因为国民党没有必要去造这个谣;但毛泽东则确实也有拉科西那样的想法,而且野心更大。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这个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亚共产党情报局成员中包括了外蒙古和朝鲜。这与当时毛泽东的企图心是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