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一尺大概23厘米,八尺是1.84米,大汉!

所有跟帖: 

秦以前,中国没有统一度量衡,各地不一;东汉一尺约23厘米是有出土文物证明的。 -无名-1963- 给 无名-196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19:47:00

西汉也似:23左右。汉随秦制,很可能就是继续秦: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19:50:41

汉承秦制,源出《后汉书·班彪传》:“汉承秦制,改立郡县。” ……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16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7:49:06

英尺是一只脚那么大,28厘米(约43号),可见英国人的脚比较大。一码是手指尖到胳膊肘的距离。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19:55:04

老生是不是大汉之列?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19:56:17

虎背熊腰东北大汉,一掌砍断砖。18岁时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262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0:15:15

我的个乖乖。我们村最壮的小伙扛三百斤也就能走百米左右。佩服!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0:17:01

我们村有一台八匹的柴油机,前面有一个铁飞轮起贯性作用,百斤不只,那小子可以用一只手举起来。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0:22:50

我不行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253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0:23:59

牛!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0:24:51

这也是为什么多高的口粮定量都不够吃的原因之一。毛时代是中世纪,劳动生产率由raw muscle power来定。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0:50:58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209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0:56:59

用人力不是毛的创造。我们村大人小孩年人均口粮600斤谷,按70%出米率是每月35斤大米。加上各种杂粮,没听说谁家挨饿。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0:58:45

人口多粮食不够吃时,以粮为纲,十具骂娘;要发展工业以钢为纲,十具也骂娘。怎么做都骂。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1:02:42

我说再多你仍油盐不进。提示一下,华约经互会国家不产热带、亚热带果蔬。西班牙为什么不搞以粮为纲?巴佬毛死脑筋就知道喝稀也得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81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1:56:56

毛也会推特术,一句以粮为纲就迷糊一大片,其实是谬误。猎豹也不是见猎物就出击,它要算消耗的体力与期望所获是否合算。使蛮劲往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3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3:08:16

你们村的杂粮不算,每人每月三十五斤大米?越说越没谱。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1:37:49

你老毛病不改,全国都按照你的标准?我知青的村子老两口现在30亩自留地,70年代我们粮食随便吃,你苏北70年代行吗?你又说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49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1:48:01

平均。会按工分浮动一部分。有的家庭多,有的少。少的就须吃此杂粮。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3:55:17

毛时代干活靠肌肉,劳动生产力低下,是他胡搞的责任。干重活吃得多是生理现象,也是吃不饱的原因。喝稀也不是毛巴佬的发明,难道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42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1:37:56

你除了抱怨和仇恨也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69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1:50:35

毛巴佬是经济史上的头号笑料。当年国人津津乐道苏联吃不上黄瓜西红柿,像你一样心红志坚,挨饿也看不见现成的商机。资本主义的办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45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2:17:03

他和方居网友没挨饿。方居村里每人每月三十五斤大米外加杂粮,老生的农村粮食随便吃。都是伟大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3:00:29

对,实话实说,不像你为了立场造谣。全国贫富不均很正常,现在黑龙江粮食自给率600%以上,吉林450%,辽宁150%,都是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219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3:09:43

我说的是人均。根據工分有浮动的,有些家劳力少孩子多的糧食就少些,這樣就要吃些雜糧。或向隊里支粮。總之沒谁家挨饿,让你失望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0:06:10

我给你提到过计划经济固有的伦理缺陷。本来就缺粮,还要在农闲硬派重体力活,无偿劳役透支营养。所以我反感你们炫耀当时的个别情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15 bytes) () 05/01/2025 postreply 23:33:05

你比假老师强,至少承认我讲的是我们的实情。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0:05:33

这个蒋网友以自己知道的和自己理解的为全部世界,然后在一些不明白的地方用网络搜索来呈能,已经无可救药。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5:03:33

搜索之前先骂你信口雌黄造谣笑话混蛋逻辑疯了发神经腊#肉#粉,为xxx唱赞歌, 邪恶 。。。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5:16:43

这是一种精神臆症。他的脑子可能只有常人的一半,装新东西后必定把旧东西挤出去,所以他永远只知道只能理解半个世界。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7:07:15

在书本学习和考试上,他应该是一个聪明人,但是心黑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他强而恼羞成怒胡搅蛮缠罢了。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9:11:39

他俩不是炫耀是编造。信口开河胡编乱造。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6:16:48

告诉你一个事再去思考:我们那里以前夏天热的时候家家都会用糯米做酒酿喝,冬天糯米晒阴米,做糍粑,黄豆打豆腐,小麦仮糕点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7:33:28

小麦腌酱,等等等,你觉得这是在挨饿的人会做的事吗?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7:34:55

这些事当然不是挨饿的人做的,如果你们家是大队支书,有可能,说村里家家都这样,是睁眼说瞎话。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8:38:54

我说的是我们哪里家家都这样,你没看明白吗?看来你的理解能力真是出了问题。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9:02:11

穷山恶水出刁民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225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8:36:15

苏北没有山,因为有水,自古都是鱼米之乡。那些年搞得农民吃不饱,是拜毛泽东共产党所赐。说我们那里,是穷山恶水,是典型的黑中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8:52:17

记得居士也是苏北的。人均口粮600斤加各种杂粮是那一年的事情?70年我在兴化农村只有400斤加一点山芋。这是全国 -萧嵐- 给 萧嵐 发送悄悄话 (352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8:34:16

他是信口开河胡编。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8:53:30

苏北最富裕的县,是我的老家东台。不要说农村,整个江苏,南京市民都没有一个月35斤大米,还加杂粮,胡扯的边都没有了。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9:00:27

是人均600斤谷,弄成大米420斤。有一部分按工分浮动,所以勞力少人口多的会少些。不是苏北!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10:42:18

不要有义混淆。萧网友说的,就是四百斤谷子,合270斤大米,所以必须有杂粮,才能吃饱。杂粮在苏北,山芋干和荞麦饼。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11:06:59

哈哈哈:真那样的话那也是苏北。以70%的出米率,只有280斤,每天只有7.6两,那肯定吃不饱!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12:11:07

人的力气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我一位姨父能扛着一根水泥梁在造房子时候上二楼跑,力气大的人多,能这样做,令人叹服。-:) -有言- 给 有言 发送悄悄话 有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0:31:41

我挑担子就不行,弯腰干活也不行。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3:58:11

尺有所短,也是难免。-:) -有言- 给 有言 发送悄悄话 有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05:44: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