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 》
刘公岛位于山东威海东部5公里的海面上,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1940年,汪伪海军部在刘公岛设立威海卫要港司令部,负责指挥华北各地伪海军。该司令部下属6个派遣队(其中一个驻龙须岛)和练兵营(200人),此外,还有日本海军辅导部的30余人,他们是威海卫要港的实际控制者。
1944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各战场开始了局部反攻,日伪军在八路军隆隆的炮声中,惶惶不可终日。此时,在刘公岛上受压迫最深的伪军士兵,预感到日寇的末日即将来临,他们在练兵营卫兵队少尉队长郑道济,上士班长连城、毕昆山、李仁德、刘国璋等的领导下,决定发动起义。
1944年11月5日(星期日),刘公岛起义正式爆发,郑道济将练兵营编为3个突击队,分头行动。至下午5时,已将岛上所有的日军和企图顽抗的反动伪军官全部消灭,控制了全岛。并争取了岛上的5个派遣队和伪海员养成所70余人及“同春”号运输舰参加起义。
傍晚,郑道济将600余人的起义部队编成8个队,分别登上“同春”、“日生利”、“东海”等舰船,缓缓地驶离了刘公岛。11月6日清晨,起义部队在山东双岛港西海岸弃船登陆。
在获悉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的消息后,八路军东海军分区决定争取这支抗日的队伍。经过一番工作之后,郑道济等人同意参加八路军。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胶东半岛,传遍了全国。各种媒介争相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汪伪华北海军震动也很大,11月10日,驻守在龙须岛上的伪海军派遣队67名官兵在中队长丛树生的率领下也起义了。
1944年11月22日,东海军分区在文西县召开了命名大会,把两支起义部队合编为“陆军第十八集团军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郑道济为上校支队长,下辖4个中队。这是八路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海军支队”成立后,胶东军区对其进行了整编,在每个中队中配备了政治指导员。同时,“海军支队”各中队中建立了党支部,胶东军区还从各主力团抽调100余名有作战经验的党员战士,从根据地各中学动员150名党员和进步学生参加“海军支队”,作为政治骨干和战斗骨干。军区还从特务营专门调来一个连,编为“海军支队”的警卫中队。
胶东军区海军支队
支队长 郑道济
政治委员 欧阳文(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
副支队长 王子衡
政治处主任 李 伟
参谋主任 魏毅甫
第1中队 中队长 连 城 政治指导员 罗 江
第2中队 中队长 毕昆山 政治指导员 刘金凯
第3中队 中队长 李仁德 政治指导员 王日轩
第4中队 中队长 丛树生 政治指导员 曲 波(《林海雪原》的作者)
警卫中队 中队长 王升三 政治指导员 王茂才
支队组建后,即进行了以政治教育为主的冬季整训,效果非常明显。1945年4月,支队开赴乳山夏村以北开荒,使这支起义部队的政治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更大的变化,党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少起义士兵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青岛的日伪军拒绝向八路军缴械投降。“海军支队”奉命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参加了攻打即墨县城的战斗,表现较好。
1945年9月,海军支队移驻莱阳水沟头,补充地方武装一部,总兵力发展近千人。其中著名战斗英雄杨子荣所在的胶东军区牟平独立营就编入了海军支队。部队进行扩编,并调整了人事,成立了两个大队。10月24日,部队开抵龙口,接受了渡海抢占东北的任务。25日下午,部队分乘10艘大帆船和3艘内火艇驶向辽东半岛。
胶东军区海军支队
支队长 郑道济
政治委员 欧阳文
副支队长 田 松
副政治委员 李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