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知乎提问“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革命先烈为什么敢于反抗?”中“Canicularis”的回答:
因为革命先烈们可以在监狱中进行合理、合法的斗争。
以傅懋恭为例,他于1929年被反动派逮捕后,就与狱友们一道开始研究《中华民国刑法》、《反革命治罪暂行条例》、《刑事诉讼法》及《施行条例》等法律条例,写申辩书上诉。他们甚至还建立了支委会、小组会、小组长联席会等制度,并将团员也编了小组。
在狱中时,“为了加深党、团员对党的认识,增强党的组织观念,还由彭真、乔国桢等同志上党课,讲述党的性质、纲领、任务、组织原则、党的纪律、党员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
再例如在江苏陆军军人监狱中的革命先烈们,曾经趁国民党军政部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在一次视察时,将提前从饭里拣出来的砂子、稗子、稻壳、老鼠粪等杂物展示出来,并乘机提出要求。而软弱的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没有斥责这次抗争。反而一度改善之外饭菜,还准许犯人们看书、看杂志。
而除了单独的狱中斗争外,革命先烈们还能争取到媒体的支持。
例如河北第三监狱的犯人,在被分押北平时即在《京报》上发出消息,讲述狱中生活的残酷真相,并祈求道:
“各位记者先生一往北平监狱调查,将真象批出,力主公道”。
除了媒体外,当时社会上的律师团体和人权团体也成了革命先烈的外援。
例如上海漕河泾的监狱难友们在绝食前就通过秘密渠道向外界发出了呼吁,而当绝食行动开始后引发社会关注后,“上海律师公会、上海人权保障同盟等社会团体,都派人来监狱调查,沈钧儒先生也亲临监狱调查”。最终反动派敌人“在监内外强大压力下,终于无可奈何地宣布完全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
在河北省第三监狱的绝食斗争中,人们通过大公报的地下关系把监狱犯人绝食的消息刊登出来,并通过济难会动员群众募捐慰问绝食犯人,组织家属到监狱要求探望,最终迫使反动派们低头认输。
通过这次绝食斗争的胜利后,犯人的待遇有了明显的改善。不但每餐可以吃细粮,还增加了蔬菜;沉重的脚镣除掉了;监房门白天不关不锁,大家可以到院中做操跑步,还可以到各监房互相交谈。
同样在浙江陆军监狱,1929年时狱友们趁家属探监那天开始集体绝食,向狱方提出立即宣布刑期,有病时可以保外治疗、改善生活待遇等正义要求。这次绝食因家属们从外面送进来的东西不被接受,都哭着回去,外面影响很大,故而获得了狱外舆论的支持,取得了很大胜利。狱方不得不给生脚气病的病人打针,生活条件也多少得到了改善。
这次斗争胜利后,狱友们再接再厉,不久又发起了争取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他们在斗争中提出了“十大要求”,分别为:1、改善伙食,要吃白米饭,菜里要有油,要经常吃豆腐,逢年过节要吃肉,要喝西湖水;2、反对打骂;3、反对戴手铐、脚镣;4、定时放风;5、没有衣服穿的人要穿衣服;6、定时与家人通信;7、允许买笔墨纸张;8、定时理发洗澡;9、允许买书;10,经常洗衣服。
这十大要求合理合法,得到了全体难友的支持,大家都在报告上签了名,狱方无由驳回,斗争又一次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