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驼峰坠机 —— 53号飞机的驼峰传奇(ZT)

 

寻找驼峰坠机 —— 53号飞机的驼峰传奇

  • 时间:   2022-12-29      
  •  
  • 作者:   戈叔亚      
  •  
  • 来源:   中旗网     
  •  
  • 浏览人数:  2199

 

油画:驼峰航线的空运。(作者赵力中)

 

寻找驼峰坠机

——53号飞机的驼峰传奇

文/图:戈叔亚

 

中国航空公司第53号机的传奇经历堪称冒险历史和中美两国交往的一个缩影。它像璀璨夺目的流星在二战伟大的军事空运——驼峰航线上瞬间陨落;但之后人们艰难地去寻找它却前仆后继。无论是它的飞行还是寻找,都浸透着中美两国人员的奉献精神甚至生命。2002年10月初,在美国德州休斯敦前总统老布什图书馆里举行了中国人民赠送给美国人民的53号飞机机长吉米·福克斯塑像的揭幕仪式,江泽民主席和小布什总统为此题词。

 

一、仿佛是一张欲说却无声的“大嘴”——“铝谷”传说

1995年3月,我和伙伴们为拍摄纪念二战50周年的电视片《风云滇缅路》,在云南中缅边界的深山密林中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广为流传的二战驼峰飞机的残骸。这是一个扭曲变形的飞机螺旋桨,如同挣扎着要述说什么的一张大嘴,但是终于什么也没有说出来。记得当时抚摸着上面的伤痕和铁锈时,我无比羞愧地低下了头。因为这些飞行人员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而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却太少太少……

据说在这条航线上散落着无数坠落的飞机残骸,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飞行员追寻着这些闪光可以从驼峰航线出发地的印度阿萨姆邦一直延伸到缅甸北部,直到这条航线的终点站昆明。飞行员称之为“铝谷(Aluminium Trail)。”据统计:在驼峰空运期间,记录有607架飞机坠落在这条航线上,主要是美国空运中队的飞机,其中也包括中国航空公司的46架飞机。

历史照片:一架美军空运中队的C-46运输机(照片右下角)在驼峰航线群山峻岭的“铝谷”上空穿行。

看到这个螺旋桨后,大家说我们应该一直找下去。我说把这次经历写出来,投到我知道的一家美国老兵杂志——《远征中缅印综合杂志》(Ex-CBI Roundup)上。我估计看到我的文章的美国老飞行员会给我们提供详细的坠机情况甚至财政支持,这样寻找才更加有效。

在成立寻找小组中,有作为研究这段历史的我,还有早年是这里落户的老知情、摄影师杨奉达,他对这一代情况非常熟悉,以及云南电视人陈威。

没有想到的是,我的文章登载在这个美国老兵的刊物后,第一个和我们联系的,就是老飞行员弗莱茄﹒汉克斯(Fletcher Hanks)先生,他要求我们寻找中国航空公司第53号坠机。后来他因为此事成了新闻人物。

照片说明:美国老兵杂志——《远征中缅印综合杂志》(《Ex-CBI Roundup》1996年10期刊,刊登了我们寻找飞机的文章和图片。文章上的照片说明写错了,把站在图片中间的云南电视台付台长郝晓源说成了戈叔亚(Ge Shuya,本文作者),实际上戈叔亚在右边。

 

二、“中航”第53号飞机失踪

老汉克斯在我保证“绝对不把情况透露出去,以免坠机碎片被当地人拿走”的情况下,告诉了我一个秘密:

1943年3月11日,和美国陆军空运总队一同执行驼峰运输任务的中国航空公司(Chinese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以下简称“中航”或者“CNAC”)第53号运输机,飞机型号C-53D在飞越云南缅甸边境的高黎贡山片马丫口(现在的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片马乡)时,突然遇到强烈的气流,53号机与其它三架飞机以及地面失去联系。

照片说明:几天后,发现了53号机坠落的位置。

一个星期后,在片马丫口西面的一座小山的山洼里,中航飞机发现了失事的53号飞机,飞机外表没有受到致命的损伤,显然飞机是迫降的。机组人员存活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是无论寻找的飞机怎样低空盘旋,甚至夜间打开照明灯观察,都无法判定53号飞机驾驶舱是否有人。从此“中航”就把这个丫口叫做“福克斯丫口”,福克斯(Fox)是53号机的美籍机长。

照片说明:第53号飞机机长吉米·福克斯

由于这一地区当时被日军占领,不可能派出地面搜索队。随即“中航”按照惯例向美国空运总队做了以下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11 March 1943   C-53   DINJAN   DEAD:3

CREW: Pilot J. R. Fox

Co-pilot Thom (Chinese)

Radio-Op. Wong (Chinese)

This CNAC aircraft departed Kunming, China enroute to Dinjan India. It crashed in the day time, while flying the passes, under the overcast. Apparently it got in a downdraft and crashed in the jungle 50 feet from the top of a mountain, on the east. It is about 3 miles south of the Hpimaw-Lokou road.

This territory was enemy occupied at the time of the crash. The fate of the crews is non known, all aboard were killed. Wreck is at (25 54-98-41)

中文翻译如下:

坠落时间:1943年3月11日

机型:C-53第53号

基地:汀江

伤亡情况:3人死亡

机组人员:

机长:吉米·福克斯(J. R. Fox,美国)

副驾驶:谭宣(Thom,中国)(姓名由北京航空联谊会确认,下同)

报务员:王国梁(Wong,中国)

这架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从中国昆明出发飞往印度汀江机场。飞机在云层下准备飞越丫口时于当天失事。飞机在下降时坠落在一个山顶东边的50英尺的丛林中。位于片马-六库公路以南3英里。这里是日军占领地区。机组人员命运不知道。估计全部死亡。

坠落地点:东经:98°41”,北纬:25°54”

 

三、第一次寻找

我和汉克斯开始了频繁的联系,知道了越来越多有关53号机的情况……

1944年10月21日,中国军队收复了云南片马地区,“中航”立刻组织搜索队前往这一地区去寻找一年半以前坠落的53号飞机。队伍里有该公司飞行员弗莱茄·汉克斯和另外两名飞行员是瑞德·赫尔莫斯(Red Holmes)和史蒂夫·库斯克(Steve Kusak)以及数十名中国士兵民工。(多年后,朋友介绍我认识一位来昆明打拼的美国人,我一看他的名字迭戈·库斯克(Diego Kusak),马上问,“你父亲是史蒂夫吗?”他点头说是。)

搜索队在片马的原始森林后,与风雪、野兽、荆棘、缺氧、迷路、缺水和饥饿搏斗了9天9夜。最后库斯克得了急性疟疾,生命垂危,甚至队伍里面还发生了美国队员称之为“未遂叛乱”(实际上就是有些民工不愿意继续再找,中途打退堂鼓)等一系列事件后,搜索队不得不承认寻找失败(后来得知当时距离53号坠机只有不到一英里的距离)。

不久战争结束了,回到美国的汉克斯却并没有忘记福克斯和53号飞机。失踪的飞机和战友总得有人寻找,于是他和福克斯的家人不厌其烦地写信;制作宣传53号飞机的T恤衫;制定寻找计划和锻炼身体,以便有朝一日到片马的原始森林来寻找等等。

他说这是他一生“最悲壮”的冒险经验。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他提供的这次寻找的长篇报告中的细节,这对以后的寻找大有益处。

 

四、第二次寻找

汉克斯提供的资料披露:1981年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回来的地球图像非常清晰,这引起了53号飞机机长吉姆·福克斯侄女帕米拉·简爱·史密斯(Pamela Jaye Smith)的注意。她和朋友蒙蒂·海斯·迈克米伦(Monty Hayes McMillan)产生了一个念头:航天飞机是否可以发现叔叔的飞机?53号飞机的故事和帕米拉的要求感动了美国航天部门,负责研究航天飞机拍摄雷达探测图像的航天科学家查尔斯·埃拉契(Charles  Elanchi)在“哥伦比亚号”发回来的图片中,惊喜地发现这架坠落的53号飞机的经纬度座标处有“一片巨大的不明金属堆”。

照片说明:福克斯侄女帕米拉·简爱·史密斯在介绍53号飞机。

1984年,帕米拉和迈克米伦踏上征程,他们首先来到泰国清迈市,专门拜访了在此居住的美国莫尔斯(Morse)兄弟一家。战争期间,已故的老莫尔斯是怒江地区的美国传教士。当时他和两个儿子负责搜寻坠落的驼峰飞机,埋葬和救护落难飞行人员。然而莫尔斯对53号飞机的情况全然不知,帕米拉只好向当地美国领事馆求助。正当一切工作在积极准备时,泰国和缅甸发生边界冲突,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听从领事馆建议,回美国等待莫尔斯兄弟进一步的消息。事后我托人和莫尔斯先生联系,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他的回音。多年以后,我认识了曾经当做来云南访问的莫尔斯的云南一位翻译,他告诉我,他们收到了我的来信,只是对我不了解,没有贸然和我联系。

 

五、第三次寻找

汉克斯和我商定:首先由我到片马了解情况,如果当地人对坠机一无所知,说明飞机可能还在。汉克斯先生马上在美国筹集资金来中国云南组织寻找。我约着熟悉此地情况的云南摄影师杨发顺一同前往云南怒江州片马乡打探第53号机的情况。

在出发之前,老杨得到消息,就在我们要去的片马地区最近刚刚发现了一架驼峰坠机。这个消息对我来说似乎难于接受,我感到我有可能失去第一个发现驼峰坠机的快感和光荣,心中不禁一阵酸苦。但是我们依然按照计划前往片马。

1997年1月28日,我们在当地公安和政府帮助下,前去不久发现的坠机残骸现场了解情况。我们在当地人老王的带领下,在边境密林高山中艰苦跋涉了数个小时,有时不得不越过国境进入缅甸。

两个手拿砍刀和原始弓弩的傈僳猎人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和老王是公安局派来守护坠机的人。在他们身后的厚厚的积雪处,终于看到了那盼望已久的飞机。我随手把背囊一扔,狂叫着冲了上去。

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我亲眼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飞机比我想象的要大了许多,就像是一头英勇搏斗而壮烈倒下,并在死后仍保持着当年激烈挣扎的非洲野象。尽管飞机有人为破坏的明显痕迹,但是机身外形和主要大件仍然还在。

飞机右翼下清清楚楚地印着“中国航空公司”的中文大字,因风化脱落而随风飘动的布质机翼材料,仿佛还在述说当年的辉煌和岁月的沧桑。

 

照片说明:我们在现场发现的第53号坠机。机翼下“中国航空公司”的字眼清晰可见。

照片说明:守护坠机残骸的当地人。

照片说明:在中国探险协会的帮助下,汉克斯终于来到53号坠机前,完成了他几十年前未完成的任务。

左翼引擎外侧的部分在迫降被树木折断脱落,并插入土壤中被植物根须缠绕,我们无法翻动来观看机翼下可能印有的飞机编号或其他文字。在这片机翼的上面,仍能模糊地看到一个蓝、白、红图案组成的残破徽号。可以肯定这是二战早期的美国军用飞机蓝圈白星红心的徽号。这个徽号是由于涂盖它的白漆脱落后才暴露出来的。在右翼“中国航空公司”的白漆下,如果仔细观察,也能发现一个当年中国军方的“青天白日”的官方标志和一个蓝圈和白色的“中”字(中航徽号)。驾驶舱外侧的文字明确注明机型是“C-53”。

左右机翼的起降轮已打开并完好。机身中部变形断裂。尾翼也受到损伤。飞机部件如大小舱门、氧气瓶、氧气口罩、机油铁桶和其他残破碎片数百件散落四周。我悄悄地检了一个无线电话筒和一筒破碎的胶卷藏在身上,准备送给汉克斯和帕米拉。因为这是我们所发现的东西中最具有个人特色的。后来我把这个话筒交给了迭戈·库斯克,当年他的父亲就是来寻找这架飞机而病倒的。

根据当地公安局提供的坠机经纬度坐标(和飞机失事报告位置完全一致:东经:98°41”,北纬:25°54”),以及在坠机现场发现的飞机碎片和文字。最后我们和当地公安局确定:这架不仅前被打猎的缅甸人发现的坠机,就是汉克斯委托我们寻找的中国航空公司第53号飞机。

……

1997年6月,83岁的汉克斯得到中国探险协会和当地军民的帮助,前往现场,由于没有守护人带路,他们在片马的原始森林中摸爬滚打了5天5夜,遭遇到和1944年9月那次失败的搜索几乎一模一样的困难和处境。终于在6月21日来到了53号飞机前。汉克斯向飞机献上了一束就地采集的杜鹃花,然后和全体队员向死难的机组人员以及因为风雪围困而突发疾病死在坠机旁边的守护人员民工曲天成鸣枪默哀。

1998年5月7日,怒江人民将“中航”53号飞机搬出了深山。怒江州政府为这架迄今为止在驼峰航线上发现的最完整的坠机建立了“驼峰航线纪念馆”,让人民世世代代永远记住中国航空公司第53号飞机的机组人员,记住中美航空人员开辟的“驼峰航线”。

由于当时无法确定死亡,美国方面依照规定只能宣布福克斯为战争失踪人员,其姓名不列入华盛顿阿林顿国家公墓的烈士墙。中国有关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确认53号飞机机长福克斯、副驾驶谭宣和报务员王国梁为烈士,他们的英名已经镌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

照片说明:53号坠机搬出大山,修复好外形后,在片马镇修建了“驼峰航线纪念馆”。

 

六、福克斯铜像回到故乡

2002年10月,我随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赴美举办“历史的记忆”大型图片展,其中“寻找53号飞机”的内容格外醒目。22日,中国人民送给美国人民的福克斯铜像揭幕仪式在福克斯家乡美国德克萨斯州老布什图书馆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席专门为此题词:“这是一位在中国抗日战场英勇献身的美国飞行员。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吉米·福克斯。”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也提了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在铜像揭幕仪式上说:“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不仅是为了纪念他,也是为了纪念二战期间在中国牺牲的4000多名中外飞行员。”据报道,当时正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在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先生的陪同下,也专程到此向福克斯的铜像敬送了花圈。

在福克斯的铜像前,我见到了福克斯侄女帕米拉·简爱·史密斯,并与汉克斯紧紧拥抱……

 

照片说明:在老布什图书馆的福克斯塑像。

照片说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的题词。

(相关信息,参见:https://www.chinanews.com.cn/2002-10-18/26/233484.html)

照片说明:小布什总统的题词全文如下。(注:字迹不清,难免错误和遗漏。辨认翻译:洛珍)

The White House

  Washington

October 3 2002      

I send greetings to all those gathered for the dedication of a statue honoring the life and legacy of World War II pilot Jim Fox in  Dalhert Texas.

As we face the challenges of a new era, we look to America’s veterans for their examples of courage and sacrifice in defending freedom. The men and women who fought for America during World War II, not only protected our Nation, but helped to shape its character. Their bravery in battle continued to inspire us so we work to secure our homeland and defend freedom around the world.

I commend the “Return to the Hump Committee ” for honoring the memory of Jim Fox and his ultimate sacrifices while attending to …… supplies to China more than 60 years ago. Your efforts remind us of his dedic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to the ideals that make our Nation strong.

Laura joins me in sending our best wishes.

George Bush

2002年10月3日

华盛顿

白宫

我向为纪念生于德克萨斯达尔赫特(Dalhert)的作为二战飞行员及传奇的吉米·福克斯塑像落成而聚集在此的各位表达我的敬意。

由于我们正面对一个新时期的挑战,我们期待在美国参战老兵中间寻找为捍卫自由而付出勇气和牺牲的典范。在二战中为国作战的男人们和女人们,不仅保卫了这个国家,也帮助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继续鼓舞着我们保卫家国、捍卫自由,并传遍世界。

我赞扬“重返驼峰委员会”,这是为缅怀60 年前吉姆·福克斯及其他……(字迹不清)向中国空运物资时所做出的贡献及最终牺牲。你们的努力使我们想起了他对美国、中国人民以及使我们国家强大的理想的奉献。

劳拉(小布什夫人)和我一起向你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乔治·布什(George Bush)(签字)

照片说明:汉克斯(左起3)、迭戈·库斯克(左起5)、本文作者戈叔亚(右起2)在第53号飞机旁。

 

名词解释:驼峰航线

1942年5月,日军入侵缅甸和中国云南西部,切断了滇缅公路。此时中国接受国际上援助中国抗战物资的通道全部被日军切断,情况非常危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开辟一条“空中走廊”,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运输抗战物资。由于这条航线要穿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飞机在群山中飞越穿行,好似“驼峰”,故称为“驼峰航线”。参加这条航线的飞行单位是美国陆军空运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抗战胜利不久,驼峰空运结束。中美飞行员共为中国提供了70到80多万吨各种物资,同时将中国部队接送印度培训和参加作战共三万多人。驼峰空运的物资大大超过其他所有陆路通道运送物资的总和。

图片说明:驼峰航线。图片中的红色直线和“1”为驼峰航线“南线”,由于受到日军战斗机拦截(图片上的蓝色扇形图“3”),不得不改为“北线(图片上的红色弧线“2”)”

照片说明:这是中国航空公司第50号飞机。

照片说明:在驼峰航线上坠落的一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

照片说明:一架C-46运输机飞越驼峰航线,从印度的阿萨姆邦机场起飞,在昆明机场降落。

 

【责编:中旗网晶晶,统筹:张伊】

 

所有跟帖: 

悼念先烈!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9/2025 postreply 17:36: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