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只有引用。但我查过那段时间益州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没有发现有记载。他肯定是非自然死亡,而谋杀应该是最合理的推测。

本帖于 2025-04-03 11:53:54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咲媱 编辑

《高君颂碑》: 这块碑是研究高颐生平的重要文献。碑文记载了高颐的字为贯方,是颛顼的后裔,籍贯为益州蜀都汉嘉郡(即今天的雅安人)。他的故居就在今雅安市姚桥新区场镇附近。
“举孝廉入仕”: 大约在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高颐被举荐为孝廉而步入仕途。这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表明高颐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声望和才学。
为官经历: 除了之前提到的北府丞、武阳令、阴平都尉和益州太守外,碑文还评价他“卓尔绝殊,学优从政,亲贤乐善”,“法萧曹之兀要,求由之政事”,说明他为官时注重贤才,乐于行善,效法汉初名相萧何、曹参的治国方略,追求由余的为政之道,这暗示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地方官员。
逝世原因与哀悼: 碑文记载高颐因“天降灾殃,害我贞良”,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八月(公元209年)死于任上。当地的官员和百姓都对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臣史播举而悲叫,黎庶踊泣而忉怛”。
身后荣誉: 为了纪念高颐的功绩,官方特地下令建造了墓阙,并制作了石碑、石兽等。这表明高颐的政绩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后世保护与研究:
宋代至和年间,严道知县李纬修建景贤堂时,将高颐碑从墓地迁入保护。
清光绪年间,雅州知府重建景贤堂,并改名为汉高孝廉祠。
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是较早研究高颐阙的学者之一。
1914年,法国作家谢阁兰曾到雅安考察并拍摄高颐阙的石兽。
1939年,中国建筑学大师梁思成也曾专门考察高颐阙。
高颐阙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高颐阙不仅是高颐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研究汉代建筑、雕刻、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被誉为“石质汉书”和“汉魂”、“汉艺精粹”。其上的画像石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神话和社会风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