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严厉批评了杨成武,程子华的错误决定。亲自指挥了歼灭傅作义王牌35军的新保安歼灭战。1天就攻克了新保安。

平津战役期间,毛主席指挥我军的作战计划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当地的指挥员傅作义对投降与反抗之间犹豫不决,这个问题使得作战计划出现了些许变数。然而,毛主席因其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行动,亲自掌舵指挥,最终使得新保安战役取得了胜利。本文将详细描述这一历史事件,并探讨毛主席的领导风格和战略眼光。

 

 

战略部署与变数

平津战役之初,傅作义身为北平的指挥官,对于是否投降或反抗我党军队感到矛盾不定。他既与美国和国民党进行谈判,同时又在北平修筑防御工事。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决定帮助傅作义做出选择,不再让他为选择陷入困惑。为了迫使傅作义投降,毛主席计划先围困傅作义的部队,然后再歼灭援军,最后消灭傅作义的主力军——35军。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毛主席派遣了杨成武的华3兵团包围了张家口和宣化,断绝了傅作义向西逃窜的后路。傅作义被迫派出35军解围,而杨得志则领导华2兵团进攻新保安,以阻止35军的退路。此外,程子华的东北野战军也被调来埋伏在新保安和北平之间,以拦截敌军援军。

 

 

然而,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杨成武程子华都做出了临时决定,导致计划发生了变数。

 

 

杨成武的临时决定与程子华的错误决定

在战略实施中,杨成武为了防止敌军从西边支援,让开路,将敌军进入了张家口。与此同时,他将主力部队放在了张家口的西边,只留下少量部队守卫东边。这样的安排与原计划有所偏离,但在当时来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然而,程子华的决定让情况变得复杂。程子华看到密云城敌军力量薄弱,便临时决定攻占密云城。这个临时决定几乎让35军得以脱困。程子华攻下密云城后,傅作义误以为程子华要攻打北平,便赶紧派35军回援。由于我军在东边力量薄弱,郭景云率领35军很快冲了出去,打乱了毛主席的完美计划。

 

 

毛主席的愤怒与新的战略部署

面对突发情况,毛主席感到十分愤怒,他决定亲自指挥新保安战役,并修改了作战计划。

 

 

首先,毛主席发去电报杨得志,命令他一定要阻止35军从新保安东突围。杨得志接到命令后,紧急行动,放慢了敌军的东进速度。

 

 

其次,毛主席给杨成武发去电报,责令他看好张家口中的残余敌人,不容许任何兵员逃跑。杨成武被警告后,加强了对张家口的防守。

 

最后,毛主席决定,等敌人援军被消灭后,再抓住35军的机会,最终将其消灭。

 

新保安战役的胜利

在新的战略部署下,新保安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35军被我军完全包围,最终被全部歼灭。此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平津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的领导风格和战略眼光

在这次战役中,毛主席展现了他出色的领导风格和战略眼光。首先,毛主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傅作义的犹豫不决,他果断行动,推动了战斗计划的实施。其次,毛主席不吝表达愤怒,对于部下的错误决策,他坚决予以指责和纠正。最后,毛主席善于调整战略,并在变数出现后迅速做出新的战略部署。这种灵活性和决策能力,使得我军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