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忡忡的毛泽东出席斯大林生日庆典
1949年毛泽东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亲美,美国的要价是保留蒋介石与美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包括青岛驻军。青岛本来是美国计划中战后在远东最大的海军基地,用以监视、遏制苏联从中国获得的旅顺基地。美国的战略目的是在中国建立遏制苏联的东方战线。其后果是由于美国在中国的势力,导致苏联为了建立与美国势力的缓冲区而分裂中国的北部边疆。苏联实际上早就动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前夕,新疆已经被由苏联支持的三区势力把持,就差宣布独立了。斯大林还支持外蒙统一内蒙,也就是把内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借助《中苏同盟条约》,苏联在旅大港驻军,中长铁路沿线,也就是整个东北将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可以设想,几十年之后,整个东北也将被苏联分裂出去。外蒙独立证明,蒋介石没有能力阻止苏联分裂中国,而外蒙独立只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答应美国要价除了近在眼前的国土分裂,远期后果则是基于蒋介石签下的《中美通商条约》,中国的经济将沦为美国的附庸。由此可见,如果中国还是蒋介石的中华民国,中国北部将会逐块分离出去。幸亏中共执政,才阻止了这一分离。
第二,亲苏,苏联的要价是把美国势力清除出中国,解除美国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围堵压力。毛泽东未必知道斯大林对蒋经国的警告:不要让美国兵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大体上的意思),但他洞悉中美、中苏关系的实质,做出了堪称完美的决策。
亲美的结果很明显,将导致中国的分裂,而且这只是开头。毛泽东选择了亲苏,回报是苏联在新疆收手,不再支持外蒙的统一内蒙企图。由于苏联并没有放弃在东北的势力范围,毛泽东在建国后立即以为斯大林祝寿的名义访问苏联,要回了东北的主权,并签订了新的中苏同盟条约,防止美国因失去中国而对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美军进入朝鲜作战正是这一意图的体现。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司令后的首次外访就是去台湾,显示了他想要改变中国内战结局的意图。
斯大林并不相信中国会放弃与美国的关系,更难相信中国会与美国直接交战,所以朝鲜战争时在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作战一事上出尔反尔,生怕志愿军还没与美军交火,苏联空军反而先冲上去。斯大林耍了个花招,答应志愿军入朝三个月后出动空军。当他看到志愿军与美军交火后,两个礼拜苏联空军就出动了。
正是志愿军在朝鲜与美军直接交战,使得斯大林以及后任领导人完全信任中国,不但彻底放弃分裂中国的企图,而且开始对中国几乎无保留的援助,帮助中国迅速完成了初始工业化。反过来设想,如果没有朝鲜战争,那么苏联会盯着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只要中国与美国稍有眉来眼去,苏联就会重新分裂中国的北部边疆,更谈不上援助中国了。所以,朝鲜战争对中国是因祸得福。而能不能因祸得福,或者说转危为机则要靠领导人的应对能力。
那么可不可以选择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这要得到美苏的同意,而美国为了遏制苏联,不可能放弃在与苏联接壤的中国围堵苏联,否则就是给与苏联喘息的空间。苏联也不会轻信它国。与其相信一个可能随时倒向美国的中立国,不如自己拓展战略空间。已经开始的分裂中国北部边疆的举动不会停止,更不会交还新疆。这是一连串的分裂步骤,中国的北部边界将退到长城。所以,当时,以中国之弱,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绝无可能。
珍宝岛冲突之后,勃列日涅夫曾经叫嚣:中苏应该以长城为边界。苏联反悔了。但是,晚了,毛泽东完胜斯大林和杜鲁门。
小结一下:1949年亲苏的“一边倒”外交选择避免了中国的分裂,并快速实现了初步工业化。但也留下一个弊端: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交恶。但是与国土分裂的结果比较,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二战后苏联的崛起,使其影响扩大到西欧。当时法国和意大利的共产党势力坐大,可望赢得选举进而执政。出于遏制这一趋势的考虑,美国推出了马歇尔计划,成功排除了西欧共产党执政的可能性。49年新中国成立,日本共产党以及左翼运动声势浩大,美国开始扶持日本。欧洲和日本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实质上是美国用重金买来的,是与苏联和新中国的对抗之举。美国如果不采取收买政策,这些国家就会倒向苏联、亲近中国。其中尤以西德和日本为甚,因为他们要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正常亦即独立国家。
美国的重金收买十年后,西欧和日本崛起,再过十年,亚洲的四小龙跟着崛起。使得美国的重金收买看上去更像是输血,把美国自己掏空了。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对盟友如此怀恨的原因:他认为正是美国的盟国占了美国的便宜,才让美国落到今天的窘境。仅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是对的。美国今天的政治混乱正是美国冷战输血的后果。
那么美国可不可以选择不收买,听任西欧、日本由共产党和左翼政党执政?不可以。这样的话美国的经济将会失去欧洲和日本的市场从而导致被边缘化,苏联则会与西欧结合而扩大势力和影响。冷战的态势将会发生根本的转折。
回顾历史,正是美苏对抗,导致美苏超级霸权走向衰弱。苏联解体是超级霸权的第一只靴子落地。此后三十年,世界在等待超级霸权的第二只靴子落地。中国由于毛泽东的天才运作,先是通过向苏联一边倒,避免了国土的进一步分裂,而后及时脱离美苏对抗的阵营,从而成为欣欣向荣的世界最大工业国,是冷战的真正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