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 12:30 来源: 十分钟历史
为使人民生活恢复正常,湖南多地县政府组织打虎队,治理虎患。打虎行动开始后,湖南省耒阳县出了个六十多岁高龄的打虎英雄,打虎记录突破138只,就连周总理都亲自接见。
这位打虎英雄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消灭这么多老虎的?
1952年秋天的一天,一个十几岁大的孩子在田地里挖红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帮助家里务农。这个孩子家中在土改中分到几亩地,这几年在地里种上红薯,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孩子懂事,就主动要求到田地挖红薯。红薯个头大,颜色鲜红均匀。
挖了一会红薯,他感到有点累了,仰头坐在地上休息。谁知道一抬头,竟看见几条“花纹”在眼前晃来晃去。男孩“啊”得一声惨叫。那几条“花纹”正是到田间觅食的几头华南虎。男孩拔腿儿就往后跑。可两条腿哪能跑得过四条腿。不一会儿,这几只老虎扑在了男孩身上,随后张开血盆大口咬向男孩。
64岁的陈耆芳在家中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也没等到孙子挖红薯回来。他有种不祥的预感,而后赶紧叫上家人到田地找孙子。陈耆芳等人到自家田地一看,眼前的场景吓得众人头皮发麻。
田地里早已没有孩子的影子,只有一双鞋子和一滩血迹。
陈耆芳认出来鞋子就是孙子的。地上老虎的脚印儿清晰可见。
陈耆芳一下明白是怎么回事,发了疯到田头找孙儿,然而都没有回音。天色暗了下来,众人只能等到第二天天亮再找。第二天一大早,60多岁高龄的陈耆芳就出发找孙儿,可翻遍了村子与山地,都没有孙儿半点的影子。陈耆芳倒地大哭,不得不接受孙儿被老虎叼走的事实。
孙子遇害后,陈耆芳痛定思痛,决定杀老虎为孙儿报仇。陈耆芳所在的耒阳夏塘乡,世代有以捕猎为生的家庭。陈耆芳从小就跟着家里人打猎,是个打猎的好手。不过早些年陈耆芳从不打老虎。一来,老虎凶残,打虎风险太大;二来,以前家户是很少见到老虎的,自然很少有机会猎虎。
可最近几年,不知道怎么回事,老虎出没的次数越来越多。
不仅是陈耆芳的夏塘乡出现很多的老虎,整个湖南省那些年老虎伤人事件频出。其中,湖南高坪村更有骇人听闻的百虎围村事件发生。高坪村本来是湖南雪峰山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可有几年村里的家禽、牲畜总会“不翼而飞”,田地也经常遭到破坏。
后来人们才发现是老虎把他们养的牲畜给叼走,顺道破坏了他们的农田。还没等村民反应过来,山上接连跑下来数十只老虎。村民粗略一估计,发现竟有上百只老虎聚集在村子外围。这些老虎把整个村子围得水泄不通。一连三天三夜,老虎都没有退去的意思。趁村民没有防备,有几只老虎冲到村民家中,叼走了很多牲畜,还叼走了一户村民家中的女娃。
老虎伤人事件频频出现,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湖南各地县政府动员起来,组织专门的打虎队,专门猎杀老虎。
湖南省耒阳县的陈耆芳听说县里组织打虎队,就决定跟着大家一起打虎为孙子报仇。为确保村民打虎安全,提升打虎效率,耒阳县政府破例给打虎队分发一批枪支弹药,还给打虎队员补贴三百斤的粮食。
哪个打虎队打虎数量多,还会得到县政府的嘉奖,开大会对他们进行表彰。对于陈耆芳来说,打虎更重要的是给孙儿报仇。他收到县里的枪械后,就和打虎队员上山找虎。别人都是战战兢兢地向前摸索,陈耆芳报仇心切,大步流星往前走,一旦见到老虎的身影,陈耆芳就会咬着牙,举起猎枪,嘣嘣几下就将老虎打趴下。
陈耆芳打猎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由于从小接触打猎,陈耆芳天生有着敏锐的听觉和视觉,草丛或丛林中有任何异样,陈耆芳都可以一眼辨别出来。不论华南虎行踪多么隐蔽,都逃不过陈耆芳的眼睛。华南虎这类大型猫科类动物,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行动敏捷,来无影去无踪,很少发出声响。这就是老虎最让人心惊胆战的一个特点。
陈耆芳的耳朵常常能够在很远的地方听到老虎的脚步声。和他一起出去打虎,队员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因此,与陈耆芳结伴而行的打虎队员总是特别多。每当老虎从草丛中蹿出来,陈耆芳都会第一时间用猎枪瞄准它,一枪毙中要害。村民都说陈耆芳身上有一股杀气,是长久打虎养出来的杀气。
不过这种杀气也可能来源于陈耆芳对老虎的仇恨。老虎夺取了他爱孙子的性命,他才如此热衷于打虎运动。耒阳县打虎数量不断上升。几年之间,就消灭了168只老虎。其中,有138头的老虎都是陈耆芳一人打死的。由于陈耆芳打虎数量惊人,1957年底受邀到北京开会,周总理还亲自接见了他。陈耆芳的打虎英雄的名号越来越响亮。
久而久之,华南虎在湖南的数量剧烈下降。不知道是因为华南虎被打虎队的行动吓到逃离此地,还是因为猎虎运动真的伤及华南虎的种族数量。总之,经过湖南打虎队轰轰烈烈的打虎运动之后,湖南多地就很少出现老虎的踪迹。
那么,这些老虎之前是从哪儿来的?他们为什么要下山袭击人类?
打虎运动兴起时,湖南当地有些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经过反复猜想、推敲,学者们终于弄清楚了老虎下山的原因。他们将这些原因汇总发表到湖南的报刊杂志上,揭开了人们的疑惑。原来,湖南或者说中国乃至世界大多地方,从上古时期到现代,就一直保留着人类打猎的习惯。
从前人类数量很少,打猎的频率与猎杀的动物数量也很少,人类与动物相互之间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然而到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新中国发展迅速,人口数量也不断上涨。湖南经过土地改革、治安整改,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当地一些猎户仍旧保持着打猎的习惯,而且随着人口增多,经济上涨,湖南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很多猎手都会把打来的猎物拿到集市上去卖,换来的钱可以贴补家用。换的钱多了,就会比以前打猎更加卖力,还会让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加入到打猎的行动中。
这些猎手为确保打猎安全,都是选择一些行动力弱的猎物下手,比如山间野牛、野猪之类。
野猪、野牛的繁殖速度远远比不上人们打猎的速度,时间一长,很多动物的数量快速下降,甚至有一些稀有物种濒临灭绝。在湖南炎陵,有一个十分有名的猎手,这个猎手一天内就可以捕获数只野物,有时候也会去打虎。
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开垦山林,在荒野上修建屋舍,已经破坏了山中野猪、野牛等动物的栖息地。刚开始,这些动物被人的活动逼退到山上,但是山上也有更大的诸如像老虎这样的天敌,既占领了山头地盘,还霸占食物等资源。这些弱势的动物群体就只能逃到山下,饿到去偷吃人们的庄稼、粮食。
由于这种事件发生次数多,很多地方的政府就鼓励猎手们去猎捕这些破坏庄稼的动物。如果猎杀一头野猪,就会奖励一斗粮食。如果猎到野牛,就奖励两斗粮食。这样的猎手队伍据说有四百多支。很快,这些野猪、野牛就被猎手们捕个干干净净。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庄稼被破坏的事情发生。
可也仅仅是安分了一些日子,接着就出现多起老虎下山夺食、伤人事件。老虎要比野猪、野牛更难对付,人们对此十分痛恨。而这些老虎下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彻底没有食物的来源。野猪、野牛都送到人们的餐桌上。这些老虎饿急了,就纷纷下山围攻村民。陈耆芳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虎患”的爆发十分迅速,从1952年起,湖南多地几乎都是同一时间发生多起“虎患”事件,这才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而“虎患”爆发的集中性与快速的特点,恰恰证实了这些老虎其实也是迫不得已下山“觅食”。“虎患”的爆发,正是鼓励捕猎野猪、野牛的行动开始后没多久发生的。
老虎伤人事件的原因终于查清楚,人们都恍然大悟。不过,为确保人们正常生活,打虎行动还是进行到底。在一定程度上,人们遏制了老虎的数量。曾有过一个关于缅甸大象伤人事件,与打虎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处。缅甸等地多大象,一直以来人象生活的还算和谐。可是有一段时间却一直有大象伤人事件。
这些大象从山上下来,到山下农户家中,又是破坏良田,又是偷吃人的粮食,最后见到人,还会伤害人的生命。当地人百思不解,为什么大象会突然伤人呢?后来,当地来了一个调查团,经过一番调查,解开大象伤人的真正原因。原来,正是人不停地开垦荒地,把人象相处的边界线不断往山上移去。
不知不觉这些象的栖息地被人给占领,很多大树、果树都遭到砍伐,大象没有食物来源,就愤怒地跑下山头,破坏人的生存之地。
与其说是破坏,不如说是它们是饿到极限,看到粮食就想啃两口,浅唱两口又觉得不合自己胃口,果断放弃。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居民看来,就是大象有意破坏人的田地。
最后,当地动保组织协同当地居民,在山上多种一些果树,同时对于部分大象进行转移工作,将它们安置到其他山地,大象攻击人的事件才得到解决。回顾打虎英雄陈耆芳的事迹,陈耆芳起初也并没有想以猎虎为生,只是大自然息息相关,一环扣着一环,没有一个环节能够免受影响。
无论何时,人对于自然还应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注重对生态系统整体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