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一下,你是对的。《紫竹调》是流行于苏州的小调。

来源: Do_u_read? 2008-08-03 15:49:3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3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Do_u_read? ] 在 2008-08-04 05:50:5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紫竹调》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苏州的小调。“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乐曲以六个乐句为一乐段,调式有规律地进行转换,旋律柔美流利。乐曲生动地表现了一对小儿女两情相悦的情景,富有感染力和生活情趣。民乐中不仅有二胡、古筝、笛子版的《紫竹调》,还有民乐合奏曲《紫竹调》。抒情、悠扬、委婉的民间小调,极富江南乡土气息。

《紫竹调》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爱情小调,也是上海地方戏沪剧与滑稽戏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紫竹调》轻松活泼,婉转流畅,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歌唱性强,所以一直是上海人不同时期的“流行音乐”。从街头巷闾传唱的“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的情歌,到东方歌舞团演员朱明瑛唱红大江南北的沪剧《罗汉钱》里著名的《紫竹调》,该曲一直在上海这个城市的上空飘荡。

《紫竹调》的曲调健康向上,形式灵活多变,内容生动大气,极具上海特色、申城风格。早在20年前,《紫竹调》就在美国灌成了唱片,与《二泉映月》和《春江花月夜》等一起,成为最早流行美国的中国乐曲。前些年,苏格兰的交响乐团曾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奏过《紫竹调》;2006年春节,上海沪剧院的茅善玉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了“紫竹调”,这样的交流很有意思。民族的音乐一旦与普遍的审美标准相融合,就会成为具有世界性的文化需求。“申博”成功后,上海的一些著名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纷纷谋求将《紫竹调》确立为上海的音乐形象,如果这一行动获得成功,《紫竹调》的传唱一定会更广泛。

所有跟帖: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最流行的是《罗汉钱》里的一段唱,请看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353 bytes) () 08/03/2008 postreply 17:54: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