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所知的讲史,虽以《五代史平话》为最早的一部,然《三国志演义》则在讲史中最为人所熟知,且其势力也最大。《五代史平话》埋没了不少时候,到了前十年方才出现于人间。代替了这部《五代史平话》而流行于人民之间的,只有拙笨无文的《残唐五代传》一部书。所以五代的故事,民间知道的实在不太多──虽然李存孝的神勇,曾在元曲中演之,王铁枪的能征惯战,说书人也曾加夸大、烘染,程思敬到沙陀请兵的故事,今日也还在剧场上十分流行(剧名《珠帘寨》)。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五,所载的说话人所说的故事有专门说三分及说五代史的。他在同书中又说,京瓦伎艺,有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可见当时视五代故事与三国故事为同样的足以号召听众,以致连说话人也成了专科。不知后来怎么样,五代史的故事,竟沦没不彰了,盛行于世的却只剩了三国故事。这一种「三国故事」简直是「妇孺皆知」,「有井水饮处」无不晓得。不仅一般老百姓,皆知刘、关、张的三个结义的英雄,皆知曹操、孙权,皆知诸葛亮与周瑜,而往往以三国人物自喻喻人,以三国故事为谈说之资;即士大夫阶级,素来不大看得起小说的,也无不于暗中受有三国故事的多少影响。袁枚《随园诗话》说:「崔念陵进士,诗才极佳。惜有五古一篇,责关公华容道上放曹操一事。此小说衍义语也,何可入诗?何屺瞻作札,有生瑜生亮之语。被毛西河诮其无稽,终身惭悔。某孝廉作关庙对联,竟有用秉烛达旦者。俚俗乃尔,人可不解学耶?」《莼庐杂缀》说:「《三国演义》,不尽子虚。唯诗人不加鉴别,概以入诗,致腾笑艺林者亦复不鲜。今河南有恨这关,相传因关公过五关时,有『立马回头恨这关』之句得名。明卢忠肃督师至此,赋诗云:『千古英雄恨这关,疆分楚豫几重山……遐思壮缪当年事,历尽江山识岁寒。』五关六将,语属不经。吴拜经谓忠肃此诗,特有为而发。要未免失于检点。」《柳南随笔》说:「《三国志·庞统传》云:『先主进围雒县,统帅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按统致命处在鹿头山下,今其墓尚在。落凤坡之称,盖小说家妆点之词。而王新城吊庞士元之作,竟以落凤坡三字著之于题。然则衍义可据为典要乎?」
更可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政治上,三国故事也竟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与作用。《郎潜纪闻》:「太宗(清)崇德四年,命大学士达海译《孟子》、《六韬》,兼及是书(《三国志演义》),未竣。顺治四年,《演义》告竣。大学士范文肃公文程等,蒙赏鞍马银币有差。国初满洲武将不识汉文者,类多得力于此。嘉庆间,毅公额勒登保初以侍卫从海超勇公帐下,每战辄陷阵。超勇曰:『尔将才可造,须略识古兵法。』因以翻清《三国演义》授之。卒为经略,三省教匪平,论功第一。明末李定国初与孙可望并为贼。蜀人金公趾在军中,为说《三国演义》,每斥可望为董卓、曹操,而许定国以诸葛。定国大感曰:『孔明不敢望,关、张、伯约,不敢不勉。』自是遂与可望左。及受桂王封爵,自誓努力报国,洗去贼名,百折不回,殉身缅海,为有明三百年忠臣之殿。则亦传习郢书之效矣。」《小说考证拾遗》引阙名笔记:「本朝羁縻蒙古,实是利用《三国志》一书。当世祖之未入关也,先征服内蒙古诸部。因与蒙古诸汗约为兄弟,引《三国志》桃园结谊事为例。满洲自认为刘备,而以蒙古为关羽。其后入帝中夏,恐蒙古之携贰焉。于是累封忠谊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以示尊崇蒙古之意。是以蒙人于信仰刺麻外,所最尊奉者,厥唯关羽。二百余年,备北藩而为不侵不叛之臣者,耑在于此。其意亦如关羽之于刘备,服事唯谨也。」又,我从前曾见某笔记(忘其名)载着:清人入关时,将官们多携有满文译的《三国演义》一书。他们最崇信关云长,每逢攻城略地,战败垂危,或攻城久不能下时,往往见红脸美髯的关公出现于前,助之杀敌。以此,往往得以反败为胜,或能乘机登城。是以满洲人最信仰的是关羽。
关羽的祟拜,完全是三国故事制造出来的。不仅在满洲,即在很早的时候,关羽便已特别的受到民众的崇拜了。明富春堂本的《搜神记》,已列他为大神之一:「护国祚民庙额曰义勇武安王,宋徽宗加封尊号曰崇宁至道真君。」嘉靖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刘备、诸葛亮、张飞等人,皆书其名,不为之讳。惟对于关羽,则不敢直斥其名,而讳之曰「关某」,有如从前文士们的称孔丘、孟轲的孔某、孟某一样。在她的卷首「三国志宗僚」上是如此,在全书中也都是如此:……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某也。」绍问:「见居何职?」瓒曰:「跟随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乱棒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广学。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诛亦未迟。」袁绍曰:「不然。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耻笑,吾等如何见人?」曹操曰:「据此人仪表非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某曰:「如不胜,请斩我头!」操教洒热酒一杯,与关某饮了上马。关某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在毛宗岗改编的《三国志演义》(《第一才子书》)里,凡书中的「关某」二字,已都改作「关公」二字,却仍不敢直呼其名,大约「某」之改「公」,完全为的是「某」字见得生硬拗口之故吧?清代有《文武帝全书》的刊行,武帝便是关羽。坊间也有《关圣全集》的编印。袁世凯更定关羽与岳飞为武圣,每年诞辰,与孔子同样的致□隆重的祭礼。
这都是三国的通俗故事使关羽变成了一位很重要的神的。在陈寿的《三国志》中,羽的地位不过与张飞,赵云诸人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