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甲很有意思。在这个纪念陈的文章里,把两者的关系写得很好。

武元甲很有意思。在这个纪念陈的文章里,把两者的关系写得很好。

武对陈是尊重的和服从的。

但是在中越关系不好的时候,他写的东西里是把自己的胜利归于克服了中国顾问错误的指导坚持自己主张,中国顾问的错误比贡献多。这大概也是越南政治环境下的无奈。

其实我们客观地看,武早期从事地下工作,越盟只是日本投降以后捡洋捞发了军火财才拉起的队伍,干部缺乏军事经验,尤其是大单位的军事经验,到49年时只能以营级单位打游击,被法国人压着打,连胡志明都东躲西藏没有可靠的根据地。

高级军事干部的培养是血与火里锻炼出来的,对部队的掌握,体现在对部队的能力,和时间框架内敌我双方可能发生事情的进程的掌握,该看什么,该放什么,需要逐级成长。这个经验是不可或缺的。就假想我们,让你去当一个连长,还不马上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干什么。五年军事经验的武元甲在50年见到陈庚的时候大概相当于团级指挥官的水平,这应该是比较中肯的评价。武在与有二十多年军事经验的陈和韦共事几年,学到很多,也学得很快,不光是军事的指挥,而且更重要的是怎样建设一个军队。武后来在军队里威望很高,在奠边府的时候下部队,所到之处士兵欢呼,类似于林彪之于四野官兵。无他,你的威望是在带队伍打胜仗打出来的。

越南军队方面有相当宽的面接受中国有经验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帮助和指导。中国派驻越南顾问团人数多达79人。那时候越南只有四个正规师,可以合理地推测,中国顾问的传帮带应该是达到了营级单位。受惠于中国顾问成长起来的是一大批人。

从这个角度看,武以及其他越南军队领导和陈等中国顾问几年下来的战斗情谊是深厚的,尽管在后来的年代,由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关系的关系,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民族自尊心,说过一些前后矛盾的话,明眼人还是看得出对这段历史的基本看法是不变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