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研究2战历史的资料看,日本对中国当时还没有明确清晰的大战略,摇摆在中苏美谁是首要敌人的选择上。陆军选中苏,海军选美英。陆军主动推动918事变的意外胜利,导致了日本完全轻视中国的战争潜力。
------------------------
田中奏折(1927)日本就有吞并中国的野心,"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征服满洲必先征服朝鲜"数百年来,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明朝的倭寇其实就是日本的正规军试探. 二战历史资料当然多种多样,仅凭个别史料就易得出片面的结论.
------------------------
从中国的角度看,918的不抵抗政策是迈向灾难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假设中国坚决反击,即使不能完全消灭敌人,至少能造成日军的重大伤亡,那么日本将不得不谨慎对待扩大战争的后果。如同苏联在坎儿门对日本的痛击使日本放弃了北进而转向南。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在抗战早期,国民党更坚决更敢牺牲,对日抗战的成绩就更理想。
------------------------
满清在甲午反应不可为不快,民心上下不可为不傲,要说当时军事尚占优势,败于腐败制度,到抗日初期,日本军事,政治,经济力量经过工业革命后更是全面压倒中国.经过推翻帝制,军阀混战,老蒋当时有的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一政府,空军,海军也是有名无实. 国民政府同苏军在远东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比较,苏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装甲机械化远强于日本,更无军阀各自为政. 当然有坎儿门之战的胜利. 敢于牺牲,战果就更理想这是一厢情愿.
------------------------
国民党是有抗战,但太消极。所以叫消极抗战。老蒋是提出用空间换时间。结果就是大撤退,大逃跑,大投降。老毛的论持久战从战略到战术阐述了抗日战争的问题和方法,让悲观者自信,让迷茫者清醒,让失望者希望,更关键的是极具操作性。这个和老蒋随口说说没法比。老毛对老蒋是看得最透的,老对手嘛。
------------------------
老蒋的用空间换时间就是指太平洋战争爆发, 用空间换时间不是什么大逃跑,大投降(如果你只读中学历史教材,那没法探讨),国民政府在重要的战略节点均进行过数次拉锯,艰苦卓绝的抵抗. 老毛就动动嘴,然后说什么延安宝塔山上的明灯照亮了抗战. 消极抗战, 库图左夫灭了拿破仑是不是消极抗战?
------------------------
从世界看,美国和苏联是不指望中国能消灭多少日军的,不现实。重要的是中国能拖住多少日军,拖多长时间,所以正面和日军的大会战反而是次要的,骚扰和破坏更有效。把日本拖垮才是正确的战略。这样看,共产党的战略战术更成功有效。中共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没有错。
------------------------
典型的打哪指哪. 走得太极端. 汇战全都是在战略要点. 如包括重庆在内的战略要点尽失,哪有后方,哪能坚持八年? 国军也靠端炮楼? 全部在村子里挖地道? 把日军拖跨的正是正面战场国军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节节抵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