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一个巨大问题是: 皇帝不可能自己一个人、一家人统治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官僚阶层,那么官僚阶层有权后不会失控,就是一个王朝命脉的问题。
特别当皇帝其实也不放心自家人的情况下。
魏晋的士族是一个尝试,皇帝一家与几千个豪门大户一起统治国家。(你看士族在曹丕手里正式制度化,与曹丕的不用家人的政策不是偶然碰到一起。)
清朝因为是异族统治,满人皇帝分权给满人贵族、平民,几十万满人一起成为一个上层对付几千万的全国人口。如果满人中十分之一是有才的,这些人就够分到每个县团阶了;剩下的再有五分之一有中等之智,就够分到每个镇、连的。所以, 满人皇帝根本不用主动去重用不是满人的少数民族将领、文臣。
安禄山的崛起, 与唐朝从李世民开始的家人互杀传统,到唐玄宗已经根本不会重用任何家人(除自己儿子),对汉人大臣也已不信任。从李林甫开始就重用异族边将,边将驻在边远之地,用主动被动的重用异族兵, 异族将领与异族兵结成团体,这才导致军力完全失控。
其实, 印度历史对这个观点是一种印证。因为印度本来已经层次化,入侵的异族只要与顶层的婆罗门达成利益平很,剩下的90%人口, 婆罗门会帮助统治稳当。这样就极大的简化了异族入侵时稳定政权的难度。反之,在中国隋唐之后, 异族要找正大光明的汉奸不好找(既是汉奸、又被当地汉人接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