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下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短缺有多大程度上是因为天气引起的
找到两个文章:
中国历年粮食产量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206/23/53347_1106560464.shtml
我把相关部分抄在这里,1980年以后公社化解体,农村生产方式变化,不好比较了。
| 1958年 |
19765 |
1.32% |
6.5994 |
2.03% |
299.5 |
| 1959年 |
16968 |
-16.48% |
6.7207 |
1.80% |
252.5 |
| 1960年 |
14385 |
-17.96% |
6.6207 |
-1.51% |
217.3 |
| 1961年 |
13650 |
-5.38% |
6.5859 |
-0.53% |
207.3 |
| 1962年 |
15441 |
11.60% |
6.7295 |
2.13% |
229.5 |
| 1963年 |
17000 |
9.17% |
6.9172 |
2.71% |
245.8 |
| 1964年 |
18750 |
9.33% |
7.0499 |
1.88% |
266.0 |
| 1965年 |
19453 |
3.61% |
7.2538 |
2.81% |
268.2 |
| 1966年 |
21400 |
9.10% |
7.4542 |
2.69% |
287.1 |
| 1967年 |
21782 |
1.75% |
7.6368 |
2.39% |
285.2 |
| 1968年 |
20906 |
-4.19% |
7.8534 |
2.76% |
266.2 |
| 1969年 |
21097 |
0.91% |
8.0671 |
2.65% |
261.5 |
| 1970年 |
23996 |
12.08% |
8.2992 |
2.80% |
289.1 |
| 1971年 |
25014 |
4.07% |
8.5229 |
2.62% |
293.5 |
| 1972年 |
24048 |
-4.02% |
8.7177 |
2.23% |
275.9 |
| 1973年 |
26494 |
9.23% |
8.9211 |
2.28% |
297.0 |
| 1974年 |
27527 |
3.75% |
9.0859 |
1.81% |
303.0 |
| 1975年 |
28452 |
3.25% |
9.2420 |
1.69% |
307.9 |
| 1976年 |
28631 |
0.63% |
9.3717 |
1.38% |
305.5 |
| 1977年 |
28273 |
-1.27% |
9.4974 |
1.32% |
297.7 |
| 1978年 |
30477 |
7.23% |
9.6259 |
1.33% |
316.6 |
| 1979年 |
33212 |
8.23% |
9.7542 |
1.32% |
340.5 |
中国历年受灾面积和强度
根据第一篇文章,三年期间,粮食产量逐年大幅度下降,分别比前一年减产16,18,5%。 最低点的1961年粮食产量是三年期间开始之前的1958年的将近2/3。然而根据第二篇文章,这期间确实有比较大面积的耕地受灾,最多的达到将近5000万亩。但是这也只是当时全国耕地总面积(15亿亩)的不到4%。
而再看风调雨顺的68年,倒有4%的减产,应该归结于文革全国混乱对生产造成的影响。1972年有比较大面积的受灾,大概2500万亩,减产4%,而第二年迅速恢复。77,78年受灾面积更大,却只减产1%,也是迅速恢复。
如果我们按这个比例,算是59-61年连续受灾面积是5000万亩,相应的应该是第一年的减产是大概8%,而且下两年也应该同等的受灾面积,产量比58年少大概8%,而不是继续大幅度下降。
这个连续的大幅度下降,不是因为受灾面积在60,61两年内增加的关系,而是生产力受到大幅度损害的关系,这包括劳力的人数,体质,以及大牲畜的数量和质量。
这一点,不仅仅反映在59-61三年,粮食的生产,直到65年才恢复到58年的水平,而65年受灾面积与58年类似,反映农村生产力已经恢复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对比于1958年,59-61年粮食减少了百分之16,27,和31,总计58年的74%。其中大概8%是因为天气,总计58年的百分之24。而在此期间生产力对比58年的损失或者浪费是百分之8,19,和23%, 总计50%。而且这个损害在后面两三年还在持续。
从这个粗略的分析,可以认为,三年期间,粮食生产的减少,大约1/3是因为天气引起,而2/3是因为政策和政府管理不当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