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8%85%E6%9C%9D%E6%94%BF%E6%B2%BB
政治体制
[编辑]钱穆认为中国从汉朝到明朝都是“士人政权”政府大权都掌握在读书人“士”手里,而到了外族统治的元朝和清朝却改变了,并引据邹容的《革命军》指中国由“士人政权”变为“部族政权”,蒙古人和满洲人变为中国内的特权阶级或特殊分子[1]。亦认为清朝政权始终是维护和偏袒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而清朝的政治,制度的意义很少,法术的意义多。清朝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也是非常不合理的。比如“寄信上谕”是清朝特有的,不按照中国向来的程序,而是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旁人都不知道[2]。然而徐复观指出:“士人政权”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表示政府的性质必须就权力根源之地是由谁来运用而言,这应当是一种常识。通过二十四史一直到现代,都证明凡是站在平民的立场进入到仕途的人地位愈高,与皇帝愈接近,他命运性的困扰、艰难必定来自专制的机构与专制的观念。亦指出钱穆对专制下的必然产物例如“外戚宦官”和汉代统治者的暴行视而不见,以及把中国“历史中成千上万的残酷地帝王专制的实例置之不顾”。同时引据“报任安书”指出凡是皇帝亲自交下与皇帝自己有关的案子,承办的官吏决不敢问是非[3]。
钱穆亦认为,对于上书言事,清朝更是禁止。在明朝奖励大家发言,公开发言的,不仅明朝如此,历代也是如此,而只有清朝不允许人讲话。同时清朝还限制中国人的结社和出版自由。在清朝,除了六部尚书和侍郎可以向皇帝讲话,其他的不论什么人,都不许向皇帝讲话了,而一直得到中央重视的翰林院等,向来他们可以向政府讲话的,但是到了清朝也不准专折言事。在地方上,只有总督、巡抚、藩台、臬台可以向政府讲话,其他的府县均不可,比起明代,布衣也可以直接向皇帝讲话,清相差甚远[4]。在地方上,清朝也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在顺治五年立在府学、县学明伦堂里的“卧碑”就足可以证明。在当时府学、县学都有明伦堂,清朝在每一个明伦堂里都设置一个石碑,而这个石碑不是竖立的,而是横躺在那里,所以叫卧碑。在卧碑上有三条禁令:第一,生员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结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