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书或传统历史观对五胡乱华的总结不到位

中国历史上至少有三次大乱世。这种乱世不只是陷入内战,或者时间长。而是国家陷入一种原来的统治模式不再被信任,而新的统治模式一时没有建立,政治陷入一种混沌无序状态。

第一段乱世是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周朝的统治模式(封建制)不再被信任,最后秦国的大一统帝国模式在几百年后胜出。这一段历史的进程被历史书描述的很清楚。

第三段乱世是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的统治模式不再行得通, 唐朝武运荣盛,国家的顶层统治还是以军功阶层为主。到五代十国时期,彻底陷入军阀混战。最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大大消弱了军阀势力,重文轻武。接着传位年纪大经验足的弟弟赵光义,避免了五代十国普遍出现的二代崩塌,二世皇帝不是弱鸡就是疯子。所以金匮之盟,无论真假,结果是赵宋能够成为延续二三百年的真正的朝代,救国救民。后来南宋皇位回到赵匡胤子孙,应该说对赵匡胤本身也比二代而亡,被异姓军头将子孙屠杀殆尽好,毕竟自己弟弟没好意思光明正大地灭他的门。这段历史的进程被历史书也描述的很清楚。

第二段乱世是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比上面两个时期更乱、更长。但历史书对五胡乱华的民族仇杀的终结,南北朝为何是北面最后统一中国, 没有清楚的描述。第一个问题是为何中华正统从南朝转为北朝?一开始时, 几乎所有的历史书都将东晋作为中华正统。从战乱的角度,北面的战乱更残酷、更多。北面有几段时间是陷入全面内战,内战分裂割据乱到可以到县一阶。而南朝从东晋经历宋齐梁陈主要是权臣篡位、局部内战为主,按道理保存了更多的经济人口文化。

历史书讲到北魏的汉化改革,认为汉化改革是历史潮流、历史进步。但没有解释为何北魏汉化改革后,很快就又一次陷入战乱、而不是汉化后进入历史发展高潮、从胜利走向胜利?为何鲜卑化再度压过汉化?(最好的例证是隋文帝杨坚少年青年时期是名字是普茹六坚的鲜卑姓)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更要知道历史是文人书写的。五胡乱华南北朝的历史书写与总结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而唐宋时期的文人大多是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后代或师生传承的。他们没有很清楚的描述总结这段历史, 很重要的因素是为了他们的祖先或师门遮丑。

为何中华正统从南朝转到北朝?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东晋和后来的宋齐梁陈继承发扬了汉人文化的糟粕门阀士族政治和党争内斗,而北方在汉化改革后继承发扬了三国和西晋乱世时移居西北(凉州)的中小知识分子相对务实的汉文化,加上这部分知识分子移居凉州的人在佛教东传的大背景下又比较好的儒佛两教融合。(一个例证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佛教行为就明显走偏了。而萧衍采用偏激的佛教行为,不是他傻,而是因为原来的主流统治理念儒家那一套已经被门阀士族彻底玩残废了。在南方儒佛两教融合比北方更不顺)

所有跟帖: 

正统本来就是比拳头大。所以元朝清朝是正统 -晚春123- 给 晚春1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6/2024 postreply 16:28:42

元清只能算是夺权后追认的, 但早在南陈灭亡前,似乎正统就在北方了 -和气客气- 给 和气客气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6/2024 postreply 21:22:10

中华的根和源头本来就在黄河以北。-:) -有言- 给 有言 发送悄悄话 有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6/2024 postreply 23:22:3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